支持孔思松的军方大学士逐渐形成了一个小组织,被其他人称为“挺孔派”,他们以刘泊河为首领,在议事局与“倒孔派”辩论,从人数人看,倒孔派稍多一些,但挺孔派更为团结,这两个派系都形不成优势,孔思松这事就这样在议事局表面搁置了。
挺孔派的刘泊河,是第一批六个连长中的一个,属于资历最老一批的“大官”,但是刘泊河运气不好,后期功劳不多,如今也只算是高级军官中的最底层,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能力不强,战力有限”,所以就来议事局和这帮“孙子”斗斗嘴。在议事局,刘泊河还有一个职务,是士兵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可比在军队里气派多了。
倒孔派的首领有三人,分别是出身大学士助理的周玉功,出身于老世家的任慧峰和李中楷,三人只是在这个议题上团结,平时还是属于不同的派系。
私下里,两派都有人积极活动,拉拢数量更多的中间派。
挺孔派率先发难,提出了《议事局不再插手军事指挥等专业工作的提议》,第一点就说明,“外行指导内行”,非专业人员指导专业人员的工作,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事关人命和投入极高的军事行动;然后是,“事后评价不公平”,如同打牌,事后是明牌,打牌时,并不清楚敌方情况,只能依靠有限信息判断。
这份议案应该是请人写的,简单几条,明了清晰,上台演讲的军方大学士,也显然被高人指点过,只是讲了几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可以“实证”,比如,当时某人得到哪些信息,他采信了哪几条,为何采信,这些信息都存在哪个资料室里,说出这些内容,让人不得不相信他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倒孔派”立即感受到了威胁,马上反驳,认为“议事局”为民意代表,所有事皆可监管,奈何“倒孔派”前一阶段的攻击性太强,他们的反驳没有引起多少共鸣。
其实军方大学士在私底下,也联络了不少其他小派系,愿意支持其他小派系的权益,在利益交换下,这个只需要简单多数的“提议”居然有极大可能一读通过,打了“倒孔派”一记闷拳。
“倒孔派”立即召集核心人员商议反击方案,由平时形象比较正面的周玉功陈述观点,由任慧峰、李中楷和联络的其他人攻击“军方自成体系,本就缺乏公开”,争取其他工商派支持,而苏慕武则找出对方举例中的漏洞,争取把水搅混。
“挺孔派”本来大好局势,居然有些危险,幸亏多个军人转职到工商口的大学士,发言力挺,才又稳下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