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初夏,马六甲海峡。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正在肆虐。暴雨中,"双子星"号在巨浪中破浪前行。这艘由李修然设计、历经二十五年远航的旗舰,见证了太多历史的转折。
"稳住舵!"大副马丁·冈萨雷斯对着狂风大喊。二十五年过去,当年那个跟随李修然学习航海的年轻人,如今已是远东航线上最受尊敬的领航员。他的鬓角已经斑白,但那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甲板上,一支混合着东西方水手的队伍正在紧张工作。这是新时代的缩影——来自不同国家的水手们默契配合,使用着李修然改良的航海技术。
"大副!"了望手突然高呼,"东南方向有异常天象!"
透过雨幕,人们看到一道奇异的光芒划破天际。那光芒的轨迹,与李修然最后一次出现时何其相似。
"先生......"马丁握紧了船舵,回忆起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那时,李修然说要去寻找一处神秘的海湾,之后就再没有回来。
风暴渐渐平息,海面重归平静。马丁站在船尾,翻开那本厚重的航海日志。过去二十五年,这本日志记录了太多历史性的时刻:
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人被迫退出;英国完成光荣革命,开创君主立宪制度;法国路易十四建立起欧洲最强大的海军;西班牙帝国虽然式微,却在卡洛琳娜的影响下完成了内部改革......
"大副,"一个年轻的华人水手走来递上一份电报,"福宁书院发来消息,说发现了新的航线。"
马丁接过电报,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这个年轻人是张明远的学生,而那条新航线正是按照李修然留下的方法发现的。
电报中还提到,卡洛琳娜在西班牙设立的航海学院已经开始采用新式望远镜。那是根据李修然的设计图纸改良的产品,能在夜间精确观测星象。
"二十五年......"马丁靠在船舷上,目光投向远方。他想起了1648年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当英国内战爆发时,李修然预见了局势的走向,派出商船队协助将查理一世的王后送往安全地带。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决定影响深远。
"那时候,谁能想到英国会有今天的变化?"马丁自语道。经过光荣革命,英国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海上力量也日渐强大。但与历史不同的是,在李修然的影响下,英国与东方的贸易采取了更开放的政策。
船舱里传来阵阵笑声。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水手正在交流航海心得。这种场景在二十五年前是难以想象的——那时候,不同国家的水手相遇,往往意味着对抗和流血。
"先生最擅长的,就是化解对立。"马丁回忆起李修然常说的话:海洋不该是分裂的源头,而应该是联系的纽带。
傍晚时分,"双子星"号驶入巴达维亚港。这座曾经由荷兰人独占的港口,如今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中心。港口中央矗立着一座新建的灯塔,那是按照李修然的设计建造的,被称为"双子之眼"。
"看,那是新式商务署。"马丁指着港口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对年轻水手们说。建筑正面镌刻着多国文字,象征着各方共同参与的贸易新秩序。
一个来自阿拉伯的商人迎了上来:"马丁大副!欢迎回来。这次我们要向您请教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