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长瑜放下羊奶,语气却变得平静而深沉:“魏启,这世间从来没有什么英雄,只有职责使然。若非身负这般使命,本将又何尝愿意远离故土与亲人。”
魏启闻言,心头一震,低声道:“将军,您还是要注意自身安全,否则大学士也不会放心您的。作为属下,我们也会竭尽全力守护好自己的职责。”
三日后,两路伏兵分别传来捷报。喀什噶尔的伏击队成功截获了商队,俘获押运兵器的头目数人,并从车厢暗格中搜出了不少西洋火铳和火药。
而伊犁方向,程家的押运队伍虽极力抵抗,但最终不敌埋伏的军队,被一网打尽。押运物资的账簿中,清晰地记录了物资的来源和去向,以及与准噶尔接头人的姓名。
萧长瑜收到消息后,立刻将这些证据密封交由暗卫,送往盛京。他对魏启道:“立刻整顿人马,随我返回盛京。这些证据是扳倒程杨两家的重锤,但仅靠纸面文字还不够,本将要亲自审问这些押运头目。”
魏启疑惑地问:“将军,已经取得了如此多的证据,何必再冒险亲自审问?”
萧长瑜冷冷一笑:“这些人既然敢勾结外敌,便必然心狠手辣。他们一定还有暗线隐藏,若不亲自审问,无法确保所有问题都得到解答。”
魏启领命,带着一队人马连夜启程。
最终,暗卫悄悄地把运送头目押回了盛京,萧长瑜亲自审问了他们,从他们口中得到了更多关于程杨两家与准噶尔勾结的详情。而远在京城的康熙帝收到这些证据后龙颜大怒,立刻下旨抄查程杨两家,并派兵进驻边境,防范准噶尔的进一步挑衅。
漠南风沙依旧,萧长瑜却已然无惧。他立于高坡之上,望向北方喃喃道:“只要大清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我怎样都可以。”
萧长瑜立于高坡,目光如炬,仿佛穿透了那片北方的荒原。他沉吟片刻,转头对魏启说道:“通知暗线,继续盯紧程杨两家的余党。这些人虽主事者已伏法,但残余势力定不会轻易散去。我要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魏启拱手应道:“属下明白,将立刻派人跟进。”
这时,另一名探子匆匆赶来,单膝跪地道:“将军,准噶尔汗王国的特使似乎已经听闻此事,正朝科尔沁部方向赶来,似乎要与巴图尔台吉商讨对策。”
萧长瑜眼中寒光一闪:“果然耐不住了。传令边疆驻军,加强巡逻,密切注意准噶尔的动向。一旦有任何异动,立刻传报。”
探子领命而去,魏启站在一旁,低声问道:“将军,既然敌人已显露端倪,我们是否要进一步压迫,以彻底铲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