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会盟后续

荒丘会盟结束后,卓不凡等人直接用大柳村升级带来的赤火犀建村令,直接在卓蔡两家边界,火炉山天池出口处建村,占据火炉山高地,镇守新增的60里山地,村名剑炉村,留下一支剑士营和一支猎弓营作为留守,由这次在会盟较技中堑露头角的剑士营营长卓信强担任。

剑炉村的建立就有如龙国之于西藏,剑炉村对大蔡乡的压力,与西藏对新德理的压制是一样一样的,直接占据了地理和心理优势,而且离蔡氏核心区域直线距离已不足60里,这直接让大蔡乡如梗在喉,升乡之喜荡然无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那卓山满脸笑意、喜气洋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此刻愁云惨淡的老蔡家了。卓氏家族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而与之相反,蔡氏族人却是个个神色黯然,愁苦不堪。

失地丧师,这对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方势力来说,无疑都是一项极其严重的罪责。无论怎样费尽口舌去解释,都无法掩盖失去土地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损失。这场灾难性的事件犹如沉重的阴霾,笼罩在蔡氏家族的上空,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

当会盟终于落下帷幕之后,蔡氏家族内部立刻发生了一场天翻地覆的重大变革。由于此次失利造成的恶劣影响,蔡阳不得不背负起所有责任,并以引咎辞职的方式黯然下台。随后,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和权衡,明朝进士出身的蔡清脱颖而出,成功接任了族长之位。他肩负着重振蔡氏雄风的艰巨使命,面对眼前的重重困境,究竟能否力挽狂澜呢?众人皆拭目以待……

蔡清是明朝着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官至南京国子祭酒;学术思想源于程朱理学,后转入道家,创立有“清源学派”,门徒遍及全国。

一个这样的人物接任蔡氏,这让周边氏族不得不感叹蔡氏底蕴之深厚,也感叹卓氏运气之好,会盟时随便碰到一个啥题,只要不是三角涵数这种数理类难题,卓山都不可能有丝毫胜算,众人也感叹大罗镇出题人就是一疯子,这种题也拿出来,又让人不得不佩服卓氏竟有人能解析个所以然来。

而蔡家赌注之一的白银建村令,是大蔡村升乡时所分裂出来的,带有一定大蔡村黄金建村令的属性,只是减弱了而以,大蔡村建村令是一头黄金穿山甲所出,具有穿山凿壁的属性,对采矿业具有属性加成,因而安置在铁岩山附近的一个山口,村名铁岩村,主要开发铁岩山,发展采矿业,由铁枪营营长留守并担任村长一职。

经过从原上蔡村的一名初级矿工的勘探,铁岩山存在鸡窝矿,就是铁矿呈鸡窝状,一窝一窝的,不是带状分布,但好歹有矿,虽铁矿品位低点,但浇个锅、敲个盆、打制个锄头农器啥的,还是能应个急,减少进口,起码解决了有无问题。

而且铁岩村位处连塘村西南方向,路程约在二三十里的样子,中间可以通过七里湖水路相通,山里也存在不少林木,援助给连塘村那边造个船、建个筏啥的,也算有个去处。

这么一来,卓山就形成了八村一体、七明一暗的势力格局,其发展潜力已直追周原村,与周边几家老牌家族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卓山人口已近2000人,每日新增人口在30-35人之间,虽说发展速度不慢,但与泥岗地界蔡氏5000人的小乡还是存在很大差距,与大隅蔡氏万人的外援更是相差甚远,唯一优势就是力量相对集中。

而大蔡乡又被各方力量所牵制,力量分散,但怎么说也是继交河、大罗之后的第三方乡镇级势力,卓山若不依靠交河镇,大蔡乡加上外援集中力量分分钟可以推平卓山,卓山这次是火中取栗,夹缝中求发展,让人不得不服。

卓山势力的崛起,最为忧虑的不是蔡氏,而是南面交界的周原村周氏,与北面相邻的上湾村简氏,但事已至此,二家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闷着脑袋加快自身的发展,祈祷发展差距不要被拉的太大,实力不要太过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