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地窖

"当心我的瓷瓶!"三大爷话音未落,许大茂已摸到檩条凹槽。掏出的油纸包里,明代《髹饰录》残页裹着半块田黄冻石——正与之前找到的印章严丝合缝。

栓柱在倒座房清理雕版,发现年画版缝里嵌着发丝细的铜丝。林素心用南洋蜂蜡烫平铜丝,竟在灯下显出段微雕文字:"正阳门匾额,卯时三刻。"

次日天未亮,众人踩着积雪来到正阳门。李满仓摸着匾额背面冰凉的铜钉,忽觉指尖刺痛——钉帽旋开竟是空心的,里头滚出颗包着油纸的铅弹。腊梅展开油纸惊呼:"是《鲁班密录》火药篇!"

立春晌午,四合院里支起青竹案。李满仓雕的萝卜牡丹浸在井水里,花瓣纹路暗藏星轨。许大茂的春饼烙出七层酥皮,说是按《营造法式》的地基法子叠的。

栓柱用机械臂雕的冰龙盘在槐树上,龙须挂着腊梅剪的彩胜。林素心端出南洋槟榔叶包的椰丝糕,刚摆上供桌,老槐树忽然抖落满身冰甲。冰片坠地不碎,每片都映着宝华楼不同角度的飞檐。

咬春时刻,狗剩咬到铜钱崩了牙。那枚顺治通宝在青砖上转着圈,最后倒向惊蛰方位。李满仓就着二锅头嚼春芽,忽然对着日头举起铜钱——钱眼透过阳光,在《匠魂赋》活字版上投出个"启"字。

暮色里,三大爷往槐树根浇了盅酒。酒液渗进雷击木的裂缝,树皮竟泛起金丝纹路,如同时光在老人脸上刻下的年轮。众人皆惊于这奇妙的现象,目光紧紧盯着那泛起金丝纹路的树皮。李满仓似有所悟,他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树干,手指顺着金丝纹路探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一阵微风拂过,槐树叶沙沙作响,一片叶子飘落下来,正好落在李满仓脚边。叶片上脉络清晰,竟像是一幅简易的机关构造图。李满仓眼睛一亮,忙招呼众人来看。

许大茂挠挠头说道:“这莫非又是一个线索?”众人纷纷点头。李满仓仔细端详后,站起身环顾四周。他看到院子角落里堆放的旧物,仿佛想到了什么。快步走向那里,在一堆杂物中翻找起来。终于,他找出一个布满灰尘的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本泛黄的手札,上面记载着一些失传已久的工匠技艺和解谜诀窍。大家围在一起,意识到这四合院中还隐藏着更多关于古老工艺传承的秘密等待他们去发掘,而眼前这本手札或许就是开启下一段探索之旅的关键所在。众人传阅着手札,眼神中充满惊喜与期待。李满仓决定按照手札中的提示,重新审视四合院中的各个角落。他们先是来到东厢房,按照手札所绘,挪动了床榻的位置。床榻下露出一块松动的地砖,撬起地砖,发现下面有一个小巧的暗格。暗格里放着一把精致的骨制钥匙,钥匙上刻着奇怪的符号。

接着,依据符号的指引,他们走到院墙边的古井旁。井口周围有着类似符号的雕刻痕迹,李满仓试着将钥匙插入其中一个小孔,竟然严丝合缝。转动钥匙之后,井口侧面缓缓打开一道暗门。暗门内透出微弱的光芒,隐隐可见里面摆放着各种奇异的工具和一卷破旧的书卷。众人相视一笑,知道又离古代工艺传承的核心秘密更近了一步。于是,小心翼翼地踏入暗门之中,准备迎接新的未知挑战。进入暗门后,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那卷破旧的书卷散发着微光,李满仓上前轻轻拿起,只见封面上写着《奇巧秘录》。翻开书页,里面全是些从未见过的机关构造图和奇特材料的记载。

正当众人沉浸于此之时,暗门突然缓缓关闭。四周响起一阵低沉的机关运转声,墙上弹出许多尖锐的刺状物。李满仓迅速冷静下来,对照着手中的书卷研究起来。

许大茂急得直跺脚,“这可咋整?”腊梅也吓得脸色苍白。就在刺快要逼近众人时,李满仓找到了破解之法,他推动一块墙上看似普通的石块。随着一声闷响,刺状物缩了回去,暗门再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