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们想卖儿卖女卖自身,都没好雇主。
往回走,不可能。
往前走,太难太难。
可留在原地,一天只能喝上几口米汤,又是活路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姜大不知道活路在哪,只一心往前走。
可他能走,儿子或许也能,老妻、儿媳和两个小孙能吗?
路上,两个小孙儿是先没的,然后是老妻,再然后是儿媳。
再再然后,儿子也没了。
那会距离东临郡不远,他和儿子听说东临郡郡守下令命沿途各县安置流民,就拼命往东临郡赶。
他儿子不是饿死的,因为他们赶到了。
他儿喝着一碗稠粥,又是笑又是哭,又是哭又是笑,一气喝完粥,人就去了。
姜大没死,也不能死。
姜家只剩他了。
......
东临郡确实是个好地方。
郡守是为民造福的好官,所辖二十六县的县令/县长便都纷纷效仿,治下一派祥和,民众生活富足。
处置流民也很妥善,先是各县连月赈粥解了流民的饥,后又安排流民落户。
仍愿做耕农的给荒田几亩,做雇工的便给安排活计。
且不论流民选择走还是留,都给了几月的救济粮。
其实,走到东临的流民尚算少,再将流民分散到各县,并不费什么力就能解决。
姜大不做耕农了,他辗转各县做了十余年的雇工,并不卖力挣钱,图个糊口罢了。
年老力弱后就留在了丹云县,在城外荒山脚下建了简陋的茅屋度日(等死)。
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么不容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