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滨,晨雾笼罩着整个港口。一艘商船静静地停泊在码头,桅杆高耸入云。
"先生,一切都准备好了。"郑芝豹,郑成功的侄子,恭敬地向甲板上的李修然报告。
李修然点点头,目光投向远方。今天是他计划的最后一次航行,为了探索一条新的航线。这些年来,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建立了完善的贸易网络,创办了多所学院,改良了航海技术。但还有一件事,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那份古老的海图,"他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羊皮纸,"上面记载的最后一个航线,我们终于可以去验证了。"
郑芝豹凑近看了看:"这是郑和的秘密航海图?"
"不止是郑和的,"李修然轻抚着图纸,"这上面还有更古老的记载,可能来自汪直的时代,甚至更早。而最神秘的,是这些记载与卡洛琳娜家传的匕首上的纹路惊人地相似。"
船舱内,几位年轻的学者正在整理仪器。他们都是李修然培养的学生,精通天文、地理和航海技术。
"先生,"一个叫张明远的青年说,"根据计算,如果这个航线真的存在,可能会带来革命性的发现。"
李修然微笑:"是啊,这可能改变我们对古代航海史的认知。不过在出发前,我还需要去看一个人。"
福宁书院,一座幽静的小院中。
"所以,你还是决定去了?"南怀仁抬头看着李修然,苍老的面容上带着担忧。这位耶稣会传教士已经在东方生活了几十年,如今已是鹤发童颜。
"是的,"李修然在石桌前坐下,"这可能是解开谜团的最后机会。"
南怀仁叹了口气,从书架上取出一个木盒:"那么,这个给你。这是我们耶稣会收集的所有古代航海记录,包括一些阿拉伯商人的手稿。"
李修然接过木盒,轻轻打开。里面的羊皮纸上画满了复杂的航线图和天文记录。
"你知道吗?"南怀仁泡了壶茶,"我一直在想,你和卡洛琳娜的相遇,或许不是偶然。那把匕首上的纹路,那些神秘的航线,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
"也许吧,"李修然品了口茶,"这些年来,我越来越觉得历史像是一条看不见的线,把不同的时空串联在一起。"
"你说过你来自未来,"南怀仁压低声音,"那么,你有没有想过......"
"回去?"李修然笑了笑,"说实话,我已经记不清那个时代的样子了。这里的一切,反而成了我生命中最真实的部分。"
夕阳西下,院子里的梅树投下斑驳的影子。
"不过有件事我一直很好奇,"南怀仁沏了第二壶茶,"你为什么选择改变历史?按照你说的,这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李修然站起身,走到梅树下:"最初,我也有这种顾虑。但后来我明白,历史不是一条固定的河流,而是无数可能性的汇集。当我看到那些战乱中失去家园的人们,看到那些被时代浪潮吞没的文明,我就知道,我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
"就像你改变了郑芝龙的命运?"
"是的,"李修然望着远处的晚霞,"在原本的历史中,他投降满清后悲惨地死在北京。但现在,他和他的家族成为了维护东亚海域和平的重要力量。这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南怀仁若有所思:"所以你创办了这么多学院,是想留下一些东西?"
"知识和智慧永远不会消失,"李修然转身说,"即使我们这一代人离去,这些火种也会继续燃烧。就像你们耶稣会带来的科学知识,与其说是外来文明的入侵,不如说是人类共同智慧的交流。"
"说到这个,"南怀仁突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是汤若望临终前交给我的。他说,如果有一天你要远行,就把这个给你。"
李修然接过信封,只见上面写着"天机密语"四个字。打开后,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天文计算和古老的星图。
"这是......"李修然的手微微颤抖。
"汤若望说,这是他在紫禁城天文台发现的古代记录,"南怀仁解释道,"上面记载了一个奇特的天文现象:每隔三百年,会有一颗特殊的彗星出现在南半球的夜空。根据计算,今年正好是它再次出现的时间。"
李修然仔细研究着星图,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些轨道......"他快速翻出自己的航海图对照,"和古代航线完全吻合!"
"不仅如此,"南怀仁指着星图上的一些符号,"这些符号和卡洛琳娜匕首上的纹路也有相似之处。汤若望认为,古人是根据这颗彗星的轨迹来规划航线的。"
李修然深吸一口气。多年的谜团,终于找到了一个关键的线索。
"时间不多了,"他收起信件,"如果要验证这个假设,我们必须在彗星出现前到达指定位置。"
南怀仁忧心忡忡:"但是那片海域......据说是'天涯海角',从古至今去过的船只都没有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因如此,"李修然的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那里可能藏着改变历史的秘密。"
回到港口时,夜幕已经降临。码头上火把通明,船员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先生,"张明远跑过来报告,"所有补给都已装载完毕,天文仪器也都校准好了。"
李修然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如果一个月后我还没有回来,就把这封信送到加的斯的圣玛利亚航海学院。"
张明远接过信,心中一紧:"先生......"
"别担心,"李修然拍拍他的肩,"这只是以防万一。倒是你,要照顾好新一批的学生。记住,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焰。"
这时,郑芝豹带着几个老船员走来:"李先生,潮水和风向都很适合,我们可以起航了。"
李修然最后环顾了一圈码头。这里,是他在这个时代扎根二十多年的地方。那些青砖黑瓦的学院,繁忙的商铺,来来往往的各国商人,都承载着他的心血和梦想。
"等等!"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众人回头,只见一个身着道袍的老者快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