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来是这样。”小李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李正又走到一块农田边,指着田地里的庄稼说:“大家再看,这庄稼的间距也很重要。太密了,互相争抢养分和阳光;太疏了,又浪费了土地。要根据不同的作物,保持合适的间距。像玉米,株距大概要一尺左右;而大豆呢,就可以稍微密一些,半尺左右就行。”
农民们听了,纷纷效仿,开始调整自己田地里庄稼的间距。
另一位农学家王芳也来到了田间。她是一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女子,毕业于京城的农学院。她身穿一件浅蓝色的长衫,衣角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乡亲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新的灌溉方法。”王芳说道,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的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间。
农民们好奇地看着她,眼中充满了期待。
王芳拿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着复杂的灌溉渠道和水车。她耐心地解释道:“我们可以利用水车把河水引到田里,通过这些灌溉渠道,让每一棵庄稼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还能提高灌溉的效率。大家看,这水车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水流的力量带动轮子转动,从而把水提上来。”
一位名叫刘嫂的农妇,眉头微皱,问道:“这水车要怎么做呢?”
王芳笑着说:“别担心,刘嫂。我会教大家怎么做,而且村里的木匠师傅们一起帮忙,很快就能做好。首先,我们要准备好木材,做成轮子和架子,然后在河边挖一个坑,把水车安装好。渠道嘛,可以用石头和泥土砌成,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坡度,这样水才能顺利地流到田里。”
于是,在王芳的指导下,农民们热火朝天地开始动手制作水车和修建灌溉渠道。大家分工合作,有的砍木材,有的搬石头,有的和泥巴,虽然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在另一个村庄,农学家赵强正在给农民们讲解病虫害防治的知识。他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站在一片稻田边,手中拿着一棵被病虫害侵害的稻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