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经济发展-技术传播

在广袤无垠的大唐乡村,广袤的田野如同一块巨大的调色板,展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

金黄色的麦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大地在低声诉说着丰收的故事;绿油油的稻田如同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之上;果园里,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仿佛在向人们炫耀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在这充满希望与生机的田野之间,一群农学家们正迈着坚定的步伐,奔走在乡间蜿蜒曲折的小路上。

一位名叫李正的资深农学家,身着朴素的粗布衣衫,头戴一顶宽边草帽,那顶草帽的边缘已经有些磨损,却见证了他在田间地头无数次的奔波。他手中拿着一本泛黄的笔记,页面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多年来积累的农业经验和心得。他的眼神中满是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农民的深切关怀。

这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村庄里的农民们听说有农学家前来传授技术,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急匆匆地聚集在村口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大家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渴望,仿佛在等待着一场能改变他们命运的甘霖。

“乡亲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如何能让咱们的庄稼产量更高。”李正微笑着,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魔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农民们立刻围了过来,里三层外三层,将李正紧紧地围在中间。一位名叫张大伯的老农,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他急切地问道:“李大人,您快给我们讲讲,这年年种地,收成总是不太好,可愁坏我们了。”

李正耐心地说道:“大家看,这播种的时间很关键。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了,容易受到春寒的影响;太晚了,又会错过最佳的生长季节。就拿这小麦来说,咱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比如咱们这里,土壤肥沃,气候较为温和,一般在秋分后的十天左右播种,最为适宜。”

农民们纷纷点头,如同求知若渴的学生,认真地听着每一个字。

李正接着说:“还有这施肥,不能盲目地施,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地的肥力来决定。比如说,稻田里多施一些有机肥,能增加土壤的肥力,让稻谷长得更饱满。这有机肥啊,就像是给土地吃的营养餐。”他一边说,一边蹲下身来,用手抓起一把泥土,展示给大家看,“你们看,这土壤如果颜色发黑,质地松软,就说明肥力还不错;要是颜色发黄,板结发硬,那可就得好好施肥啦。”

一位年轻的农民小李,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他挠了挠头问道:“那这有机肥要怎么制作呢?”

李正笑了笑,回答道:“这有机肥可以用家畜的粪便、草木灰还有腐烂的农作物等混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大坑里,上面盖上一层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就可以了。发酵的时候,还会产生热气呢,就像蒸馒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