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他们这片的耆老,就是一个名为石六斤的年轻泼皮。
李鄂这类云游僧道,以及一些因为其他原因,无奈短暂落地,或是就此落户的外来人员,就是石六斤这类泼皮闲汉的活口了。
因为李鄂这类人,跟其他的流动人员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现钱,有的人还很有钱。
李鄂英武,扮做道童的张巧莲娇小白净,这样的组合,在镇上人看来,就不是什么正经组合。
有宋一代风气还是很开放的,男书童、女书史之类的佳话也是不少。
豪壮年轻的道士,带上一个娇小白净的道童,石六斤这样的泼皮,也就在李鄂报道后,第一时间找上了门。
对付这类泼皮,武二爷的经验就很有用了,第一次见面,因为石六斤想要窥探扁担上的包裹。
李鄂也没有初来乍到的拘束,当着乡保诸人的面,将这泼皮货色拎着直接贯在了地上,摔的背过了气。
这就是他给石桥镇,初到贵宝地的见面礼
按照武二爷的经验,这也是震慑地方的不二之选。
当初武二爷,醉酒打虎震慑阳谷,如果没有武大惨死一事,弄不好他现在就是武团练了。
至于武都监,就要看机会了,虽说都监是武职,但文职也可以兼任,武职兼文职,在北宋中层,那是断然不会有的事。
如今的李鄂,也算是豪强之列,他强就强在是个游方道士,而且是个很有些武力值的道士。
杀人越货而走,才是地方上最害怕他做的事。
而武二爷这类武职,又跟李鄂完全相反,地方上最不怕体制之内的武人,武职见官低三级的。
石六斤这类泼皮,有些时候,就能让都头之类的公差焦头烂额。
这也是有宋一代的一大特色,各地都有泼皮、闲汉,而且三五成群,数量不少。
泼皮之类,在主客户之中,多数属于客户,主户的五等丁口籍没他们的份儿。
客户,现在可不是什么好话,差不多有点农奴的意思,因地主而走、依地主而活,附庸的性质极强。
客户还有三等之分,地客、佃客、浮客。
这三客都跟土地有关,地客是最低等的存在,地位比农奴强点有限,也是泼皮闲汉最多的所在,至于泼皮闲汉为什么多,就要问问地主、吏员、士大夫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