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臣以为,当区别处置!”
果然是聪明人,朱由校心中不由暗赞了一声后,略感兴趣地问道:“哦?不知首辅以为,两人当分别如何处置?”
“回陛下,以杨镐的罪行,当判徙三千里,既然他在辽东给大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谪戍破虏行都司便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去处。
至于孙阁老,袁阁老的处置虽然偏重,也算合情合理,但考虑到孙阁老过去的功绩,当适当减免一部分罪责,现在京师武学即将开学,可令孙阁老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兼任京师武学的副祭酒!”
李长庚的话音刚落,徐光启马上附和道:“回陛下,臣以为首辅之言,十分妥当,臣附议!”
“袁阁老,你以为如何?”朱由校没有急于做决断,而是选择再听听袁可立的态度。
“回陛下,臣无异议!”
袁可立在现在的兵部的确找不出一个去京师武学的合适人选,而李长庚提议的孙承宗,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嗯,既如此的话,那内阁就尽快拟旨吧,另外,将杨镐流放至破虏城,去那里担任教谕,教化万民!”
杨镐虽然是历史的罪人,萨尔浒之败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很多事情也不全是他的过错,而且他也是执行朝廷与皇帝的命令,一定程度上他算是一个运气不佳的背锅侠。
萨尔浒之败,除了杨镐指挥失误与朝廷不断的催促外,还有明军的野战能力的确不如建奴八旗,而且军队中间派系十分复杂,更是夹杂有大量的汉奸卖国贼,能不败才是咄咄怪事。
作为杨镐的同乡,当袁可立听到他终于能走出大牢,将前往辽东担任教谕的时候,还是很为其高兴的,于是乎,他第一个站出来接下了皇帝的旨意:“是,陛下,臣遵旨!”
紧接着,徐光启、李长庚等人也跟着纷纷附和。
同时,其他人心里也同时对李长庚揣摩圣意的本事,内心发出由衷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