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奢靡遭劾
随着李成梁在辽东边防地位的稳固,他的生活作风逐渐奢华,不仅 揽 括 了辽东地区的商业利益,还广泛结交权贵,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然而,这种行为最终引发了朝野的不满。万历十九年(1591年),李成梁因奢侈无度和滥用职权遭到言官弹劾。明神宗听取御史张鹤鸣的意见,于同年十一月罢免了李成梁在辽东的职务,仅保留其宁远伯的爵位,允许他以该身份觐见皇帝。
回顾李成梁在辽东的统治,其战功多在塞外,外界难以核实真伪。在面对敌军侵扰时,他往往采取保守策略,依赖坚固的城池,待时机成熟后再出击,甚至有篡改战果、杀害无辜百姓冒充敌军首级的情况。阁部官员被其蒙蔽,督抚、监司稍有异议便遭排挤,导致无人敢揭发其不当行为。巡按陈登云、许守恩曾掌握其杀降冒功的证据,意欲上奏,却遭巡抚李松、顾养谦等人阻挠,引发朝中舆论哗然。御史朱应毂、给事中任应征、佥事李琯相继提出批评,但由于李成梁朝中靠山的支持,未被治罪。直至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等重要支持者离职,李成梁失去庇护,最终被罢免。
万历二十年(1592年),哱拜在宁夏发动叛乱,御史梅国桢建议重新启用李成梁,但给事中王德完坚决反对,此事遂不了了之,李成梁也因此错失了在宁夏之役中立功复职的机会。在他被罢免后,其麾下将领如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等相继受到重用,成为一方诸侯。然而,辽东边防在李成梁离开后的十年间,历经八位主帅更迭,军备衰落,士气低落,为后来努尔哈赤的崛起提供了契机,间接影响了明朝东北边疆的稳定。
五、再度启用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辽东总兵马林因与税使高淮发生争执,遭到弹劾而获罪。在此背景下,大学士沈一贯提议重新启用已年迈的李成梁。考虑到李成梁的军事经验和辽东边防的现状,明廷决定任命他再次担任辽东总兵。此时,辽东边疆的形势较之前有所缓和,土蛮、长昂以及把兔儿等主要敌对势力的首领相继去世,加之开原、广宁等地重新开放了马市和木市,女真各部为了经济利益纷纷向明朝示好。这一系列变化使得李成梁的复出显得更为平稳,他得以在辽东镇守八年,期间边疆相对安宁,为此,李成梁的官衔升至太傅。
在第二次出任辽东总兵期间,李成梁采取了更为激进的军事策略,意图彻底切断明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他首先对泰宁部的速把亥展开攻势,接着又对叶赫女真的清嘉奴、扬嘉奴部动手。与此同时,努尔哈赤正逐步统一建州女真,逐渐吞并海西女真,其势力日渐壮大,这为日后与明朝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追溯至万历初期,兵部侍郎汪道昆视察边境时,李成梁曾建议将孤山堡等军事设施迁移,以扩大疆域,增强耕牧效益。汪道昆将此建议上报朝廷,获得批准实施。这一举措促进了当地民生的繁荣,人口增长至六万四千余户。然而,到了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以边疆防御难度加大为由,决定放弃辽左六堡,强行迁移六万多户居民至内地。面对不愿背井离乡的民众,李成梁动用大军强制执行,造成了大量的流血事件,无数生命在这一过程中消逝。
六、结好张居正
在明代政治舞台上,张居正与李成梁的关系堪称一段佳话。作为明朝中后期的重要政治家,张居正以其铁腕手段和深远的政治眼光,对边防事务尤为重视。在其执政期间,对边疆官员的管理严格而公正,唯有对李成梁,张居正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关怀与赏识。《明史·张居正传》中记载,张居正特别重用李成梁,主要是看重他“敢战深入”的军事风格,以及在辽东边防中展现出的骁勇善战。
张居正之所以选择李成梁镇守辽东,背后的战略考量在于对“进攻”战术的推崇。在当时,小王子部众十余万,长期威胁辽东边疆的安全,由于未能与明朝开展互市,屡次入侵边境。张居正认为,只有采取积极的防御策略,主动出击,才能有效遏制敌军的侵扰。于是,他将李成梁派往辽东,同时在蓟门部署戚继光,共同构建起一道坚实的边防屏障。
李成梁在辽东边防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张居正的信任与支持,也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荣誉。在被封为宁远伯后,李成梁为了进一步巩固与张居正的关系,曾试图通过赠送黄金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然而,张居正却展现了高尚的操守,坚决拒绝了李成梁的好意。他对使者说:“你的主人以百战得功名,我若接受他的黄金,便是违背了高皇帝的遗训,有违国家大义。”张居正的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其廉洁自律的品质,也加深了与李成梁之间基于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深厚友谊。
七、养虎遗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