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在春夏秋三季吃野葛根的枝叶,冬季吃它的地下块茎。”
美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曾经利用野葛根这一特点,快速绿化沙漠化的土地,预防水土流失。
只不过这东西,入侵性和生命力太强,已经覆盖美国大部分地区。据说联邦政府每年花费五十亿美刀,都不能消灭它们。
但在小冰河时期的明末陕北,它是最好的牲畜饲料和经济作物。小衙内根本不担心野葛根泛滥成灾,多养些牲畜不就完了?一物降一物嘛。
尤其是野葛根的地下块茎,虽然不能像粉葛一样,给人食用。但营养价值却是堪比苜蓿、玉米一样的上等饲料。
现代社会不推广野葛根的地下块茎饲喂牲畜,是因为采收困难,不方便机械化。但在明末,正好可以给,冬闲时节的陕北农民找事干。
“野葛根见地疯长,会严重占用良田。”艾万谷见多识广。
“这些年气候异常,冬季特别冷,春夏秋几乎滴雨不下。每年的收成,比耗费的种子,多不了多少。”
“就像今年的冬小麦,就算鞑子不来霍霍,大概率也会全部冻死。这些精挑细选的良种,价格不低啊。”做过农民的小衙内很心痛。
“我建议今后把土地分成上中下三等。最差的全部种上野葛根、蓖麻、沙柳、构树、花棒、沙棘、柠条等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生长快速,可以专门作为牲畜鸡鸭饲料的植物。”
“中等土地种植粉葛、芜菁、山药、莙荙、菊芋、沙枣树、藠头、沙葱、枸杞、野韭菜花等,易种植、好管理、耐干旱、耐盐碱,人畜都可以吃的农作物。”
“还有苎麻,那是非常好的织布原材料。耐旱节水省肥料,种到地里几乎就不用管了。”
清朝中叶,着名晋商常家,就是靠以苎麻为原料,编织的一种平纹布,当时称为“夏布”而发家致富的。
有这种现成的成功经验,小衙内为什么不学?走晋商的路,让晋商无路可走。
沙枣树和构树,因为生命力顽强,繁殖迅速,在一些现代国家已经被列为“高危入侵物种”,但在明末陕北,绝对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