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大明重装突骑四

只有一个鞑子例外,他高举铁骨朵,大力劈砍迫在眼前的刀刃。明军战兵发现不妙,及时收力,像划桨一样,把相对较轻的眉尖刀刀头,逆时针前推,勉强躲过这一击。

他趁着敌人铁骨朵下垂,来不及反击的瞬间,快速回手划向鞑子面部。猝不及防的敌人,眼前一片血色。

这一击只是轻伤,使用眉尖刀的明军骑兵,马上用刀身下拍鞑子裸露的双手。不管有没有打中,他又把小衙内魔改过的,便于击刺的直刃刀头,狠狠插进鞑子暴露出来的腰肋部位。

根据现存的一些史料,当时面对披戴重甲的敌人,如腰刀类劈砍型冷兵器,一般先攻击对手裸露的面部或者双手。萨尔浒之役中,明军的刘挺将军就被砍去半个脸颊。

冷兵器时代的全甲格斗,很难做到一击必杀。必须想办法多次击打,才有可能重创敌人。骑兵有战马的速度加持,想快速连击,要相对困难一些。

另外,不同于正圆形的长枪枪杆,棹刀、眉尖刀和偃月刀的刀柄一般是椭圆形,方便使用者凭借木柄,就能分清楚刀背、刀身和刀刃。预防混战中或者换执左右手时,混淆抓错位置。

顺延排在第六位的明军,也是双腿紧紧夹住马腹,把一柄双股龙须叉,水平横放在胸腹前方。

他的上半身和右手不动,只靠左手从虚握的右手中,反复、快速、小距离抽拉木柄。

龙须叉所处的水平高度,正好对着鞑子的腰肋,或者是他们的战马脖颈部位。反复快速抽拉龙须叉,时不时就能扎中一个倒霉蛋或者倒霉马。

不知道这是不是,戚继光将军在蓟镇练兵时,教授的戳马眼、戳马腹的技战术。

这名马叉兵倒是把《练兵实纪》中记载的:“务要戳入重,拔出速。不然,不得戳第二下也”的精髓,学了个六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