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盗走教授研究资料的小人鱼(8)

b.He must be married.(他必定结婚了。)英语情态动词must表示"必须"时属于行动情态或道义情态(deontic modality),如(a)是表示客观上他有采取某项行动(结婚)的必要;而表示"必定"时属于认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如(b)是说话人主观上对命题"他结婚了"是否真实所作出的判断,换一个角度说,(a)句的he是"句子主语"或"语法主语",(b)句除了这个语法主语.还隐含一个高层次的"言者主语",是说话人认定"他结婚了"。显然(b)句的主观性比(a)句强。从历史上看,情态动词的认识义都是从行动义演变而来的,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演变是通过"隐喻"实现的,即概念从"行动"这个比较具体的认知域投射(mapping)到"认识"这个比较抽象的认知域(Sweetser 1990,另见沈家煊1997)

(13)是回答"他为什么回家?,(14)是回答"你怎么知道他回家了?(13)是关于他头疼的事实(14)是关于他头疼的知识。大家知道,德语里从句的词序跟主句的不一样动词居句末,如(13)中的hatte.但如果是像(14)表达主观的认识 则与主句的词序一样,动词居句子的第二个位置(见Keller 1995).

三、"主观化"和"语法化"

E.C.Traugott是研究"语法化"的专家,她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待主观化,认为主观化是一种语义一语用的演变,即"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语言中用来表达主观性的可识别的语法成分是如何通过非语法成分的演变而逐步形成的,这就是"语法化中的主观化"问题(Traugott 1995).

除了情态动词,一些连词,特别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也有客观描述和主观认识之别:

Traugott认为主观化和语法化一样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强调局部的上下文在引发这种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强调说话人的语用推理(pragmaticinference)过程。语用推理的反复运用和最终的凝固化,结果就形成主观性表达成分。而语用推理的产生是由于说话人在会话时总想用有限的词语传递尽量多的信息,当然也包括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例如:

(10)小王回来了,因为他还爱小丽。(11)小王还爱小丽,因为他回来了。

(10)是说明"小王还爱小丽"是"小王回来"的原因,这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客观的因果关系;(11)不是表示"小王回来"是"小王还爱小丽"的原因,而是说话人根据自己的知识而作出一种丰4/9定即"我推定小王还爱小丽,因为我知道他回来了",因此(11)的主观性强,历史上后一

(15) a.Mary read while Bill sang.

(比尔唱歌的时候玛丽在看书,)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