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有剧本的广告

“On The Reform of media During 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Period。”周至张口就来:“这课题剑桥感兴趣不?你爸妈都是剑桥哲学和文学教授,博导,你做这课题,也算是我们华夏所说的‘子承父业,克绍箕裘’了吧?”

“中国转型期内的媒体改制?”付霞还不明白克绍箕裘这般复杂的成语,不过周至念的英文先将她吓着了:“需要玩这么大?”

周至从她挤了挤眼:“还可以把新闻系搞成蜀大与剑桥的联合研究项目。”

蜀大的新传学院在后世非常出名,现在还是隶属于中文系的小专业。

不过这个小专业现在非常火爆,一来纸媒现在还相当发达,二来各地正在大建自己的电视台,三来各种新型期刊不断出现,如今传媒人才的缺口,那是相当大。

但是学院还有一个任务是学术研究,抛开人才培养的成绩单看这方面,新闻专业的课题就弱了一点。

周至提出的这个,哪怕仅仅是从“修史”的角度出发,都是一个相当漂亮的研究课题。

而且起码得耗时三五年,非常适合付霞。

一边的池薛荔眼神也亮了,因为这个课题,同样适合她。

池薛荔的学历还在本科,虽然现在还算够用,但是也不是非常够用。

对池薛荔来说,如今要搞个在职研究生还是简单的,重点在毕业和继续进阶。

那就得有研究课题和毕业论文。

她就非常羡慕周至,死肘子的做法就挺绝,人还没进大学呢,硕士博士的论文都搞得差不多了,一部《夹川方言训诂》的总纲,还作为地方方言研究的“新方法论”,“古法新用”的优秀思路,堂而皇之地刊登在了国家专刊《文史》上。

池薛荔又不是学术界的人,她的目的就是“混文凭”,作为一个媒体人搞一个新闻媒体的课题,背后还有“剑桥合作研究项目”的加持,怎么都够她拿下一个金光闪闪成色十足的硕士甚至博士头衔了。

付霞的父母都是剑桥教授,博导……好弟弟这是在点我呢。

起码池薛荔的理解是这样的,对待付霞的态度也立马变得不一样了:“有胡处大力支持,替我们解决了入职的问题,那我们就试试看?”

“好的好的。”付霞开心极了,肘子就是我的福星,一回来就好事儿连连:“我现在还在放假,我随时都可以加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