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所谓的江湖面子,他玩的越来越大,并没有按照当初的思路,把手里的吃进去再说。
因为形势变了,没有人再纠结于地面那点事了,全都是一副癫狂的状态。
老乒圈子里的明白人都隐匿了,尤其是最近京城出了几个大经济,又是特么海鲜,又是特么电器的。
这些有能耐的,早都不在大街上鬼混了,自行车都不骑了,全是彗星摩托车。
你要说骑这玩意儿威风啊,成群结队的遛弯儿啊?
没有,没那个事!
一个个都忙着呢,恨不得比街道主任都忙。
挨个单位蹿,不是张罗海鲜,就是各种福利品,要么就是时下里最时兴的电器。
这玩意儿红星厂也在卖,但没有直接往市场上卖,而是卖给了厂职工。
三产产品,正经带标带号的,这些人倒腾起来并不忌讳。
你要说倒买倒卖不允许,那也得分谁,分对谁。
这些小子,一个个的绝对是守规矩,井水不犯河水。
他们只往家里的单位,或者亲戚的单位蹿,谁能拿他们怎么是啊。
况且这些商品又不犯忌讳,你想以个人的名义买他们都不搭理你。
攒数,凑齐了往单位工会写购买申请盖章,然后走公对公的手续。
他们就能点对点地给批来电器或者海鲜,程序上差一点都不行,供销和工商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其实也都知道了,这件事的背后有高人呗,无外乎跟红星厂有关系,拿到了这些货源。
可要说获利多少,这个可真就不好查了,毕竟货是从红星厂出来的,钱是打到红星厂账户上的。
你能说红星厂批发商品不应该吗?
经销,精明的销售,关键就在这了,李学武有意给周小白在厂内渠道开了个口子。
这个口子是谁批的?
谁受益谁批的,老李的爱人可是周小白的副总,正经拿工资的,你说渠道是谁的?
只要老李不出事,这条渠道就不会出事,就算老李出了事,周小白也不会出事。
反过来讲,有了周小白的这条渠道,老李也犯不上再去出别的事。
风险太大,收益再高他也不干。
李学武照顾老李,就像在养电子宠物一般,很怕他因为这些物质而伤了筋骨。
这块盾牌,李学武是打算多用几年的。
所以京城市面上撒下去的种子,一把抓在周小白的手里,联系到的便是李怀德。
没能耐的猜不透,有能耐的一看便清楚。
你就说看清楚了,他们能动得了谁?
就算要动手,以什么资格和理由动手,李学武布局,他不拆封,没有人能破了他的局。
周小白一个月几百块的零花钱,你当是白给的?
这钱只要一直保持干净卫生,那周小白的爹妈一辈子都不会站出来说他耽误了自己闺女。
可以这么说,周小白凭借一己之力,拨动四九城的老乒圈子向另一个方向滚动了。
经历过这两年的风风雨雨,这些老乒早就清醒了,顿悟了,知道要向钱看。
有了这个机会,人人都是追梦者。
金字塔形状的销售网络已经初具规模,松散而又紧密,悄然间让老乒和顽主的矛盾消散了许多。
另一边,李学武布局的周常利在不断地抽顽主们的有生力量,上船出海的船员越来越多。
只要上一批把钱带回来了,下一批争先恐后的要跟着走,谁不走谁是傻哔。
当初周常利邀请的那些人,现在后悔的用脑袋撞墙,顽主再潇洒,还特么能有金主潇洒啊?
四九城的火热气氛被李学武两头抽,抽走了最为精华的部分,留下的都是糟粕。
不愿意走的张建国不知道,他把自己划分到了糟粕的堆里,要不周常利怎么说他要死呢。
老乒圈子里也是一样,不是谁都有能耐挣那份经济的,也有不行的。
大哥们都忙着改邪归正了,他们成了留守儿童了。
所以糟粕对垃圾,两边对着摆烂。
张建国为了炫耀自己的能耐,抢老乒的衣帽,老乒们为了搞死他,开始造黄瑶。
导火索恰恰就是红颜祸水童言。
如同白毛女成为层阶之争的动员令一样,童言也成了激发层阶矛盾并最终形成悲剧的火种。
就在周常利带着未婚妻离开京城的时候,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很多被仇恨和愤怒烧红了眼的糟粕们开开始了针对张建国的行动。
这个时候,张建国已经不是他本人了,是被渲染和夸大形容的一个败类。
那些糟粕们跟他有直接的仇恨吗?
并没有,而是被裹挟着,对这样的一类人有了仇恨,只不过具象化到了他的身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交通工具就能看得出来,有身份混好的,早就换彗星了,搞这些事的还在骑自行车呢。
横冲直撞,呼啸过市。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在深夜里突然神经病似的聚在一起,长途奔袭,扑击某一莫名其妙的地点。
这个地点有可能是白天里谁的随口一说,或者捕风捉影,反正就是瞎掰的,可传着传着就当真了。
结果呢,真就像是疯狗一样,冲着空气乱咬。
杀死那条低贱的狗!
这句话莫名其妙地成为了糟粕们最激动人心的最高目标。
斗不过心里的那根刺,还杀不了一条狗吗?
也许这些糟粕想要扞卫的,就是他们那高贵的心态和血统不被玷污。
张建国一个混混,竟然也敢跟童言这样的人交往,他真该死!
童言就算是在他们的圈子里臭大街了,也绝对不允许她这么糟践自己,糟践圈子。
哪怕她销声匿迹,嫁给一个普通人呢。
这就是那些人心里最为不平衡的仇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平和的京城,年轻人的小圈子里形势竟然开始紧张了起来。
张建国为什么不敢亲自来送周常利,就是得到了消息。
不仅仅是他,四九城的顽主们都开始眯起来了。
枪打出头就完鸟,这个时候谁露头谁傻哔!
-----------------
“还没有来得及恭喜你呢。”
杨骏笑呵呵地看着坐在椅子上的李学武说了这么一句开场白。
见对方诧异的眼神,他微微低下头,看着手里的文件提醒道:“你的新书啊。”
“哦,谢谢杨组长。”
李学武好像才明白过来一样,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微笑着道了谢:“个人所悟,不值一提。”
“新出版的书名是叫《保卫人民》对吧?”
杨骏对李学武的了解有些出乎办公室里其他几位工作组成员的意料。
今天的谈话一直都保持着严肃的气氛,没想到在李学武这里,杨骏组长竟然用题外话做了开头。
到底是欣赏呢,还是心理战术呢?
两位副组长蔡之行和周泽川并没有开口,但跳动的目光证明他们的内心此刻一定是波动的。
“能跟我们说说,新书的内容吗?”
杨骏好像真的对李学武很感兴趣的样子,抱着胳膊的手抬了抬,示意道:“大概就行。”
“当然,如果您觉得有必要的话。”
李学武的表情和语气一样平和,并没有在意对方关注自己的作品。
现在是下午两点一刻,从昨天早晨开始,所有的厂领导都被工作组叫到了这间办公室开展组织谈话。
就连远在钢城的董文学都被叫了回来。
这次谈话被视为工作组的最后一项任务,所有被点到名的领导都很重视。
开个好头,结个善尾。
工作组来厂一个半月有余了,该看的看了,该转的转了,该问的也都问清楚了。
到现在也该有个结论了。
所以就像是拆盲盒一样,每个进到这间屋子里的人都怀着忐忑的心情,离开时又怀着骂娘的心意。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又好像是情理之中的,工作组最后安排了李学武的谈话。
他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因为工作组的考察目标是红星厂管委会的班子成员。
而李学武不是,他离那个位置还有八丈远呢。
但他就是被安排在了最后,是管委会主任李怀德的后面。
机关里可是热闹了,都在谈论着此事。
恨不得一个个的长了顺风耳,好贴到门上听一听里面都在谈论着什么。
相比较领导们的谈话,机关里的人更想知道关于李学武的。
大家都在猜测,安排李学武接受组织谈话,原因和结果无外乎有两种。
好的,和不好的。
李学武是红星厂保卫组的负责人,还是管委办的副主任,工作牵扯到了很多人。
不然工作组组长杨骏也不可能跟了他一周多。
再有,李学武组织和协调了厂里多个项目的立项和筹建工作,甚至验收工作也有他的参与。
很多部门的负责人在向李主任汇报工作的时候,都要先同他进行沟通和协调。
这种情况所有人都知道。
你说有利,那确实有,李学武在领导和部门之间架起了最方便沟通的桥梁,加快了业务执行能力。
你说有弊,那确实有,大李小李,一个也惹不起的顺口溜不是很受听的,总有人不满意这种情况。
平日里看不出来,但反应在工作组的办公桌上,文件材料上,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所以,这一次李学武很有可能要背锅了。
至于说给谁背锅,那就不知道了。
第二种可能,工作组认可了他的能力,或者说看到了他在红星厂的重要性,提前进行组织考察。
这一次工作组下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调研红星厂管委会班子的工作能力。
补强是一定会有的动作,补哪方面的强,补多少,全看这一次的调研报告了。
小主,
而在红星厂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李学武难免的会进入到工作的视线之内。
所以,这一次李学武很有可能要进步了。
到底是背锅,还是进步,成了机关里热议的两个方向话题。
实际上呢?
谈话办公室里还在扯闲蛋。
“主要还是思想层面的。”
李学武想了想,很是认真地讲道:“这本书是以我站在保卫科、保卫处以及全厂安全保卫协调的角度来看待安全管理工作的总结。”
“不单纯的是管理方法和技巧,更不仅仅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是思维上的。”
他点了点自己的脑袋,解释道:“这本书是我思考该如何以健全的思维模式,推动部门生态管理的正常化和良性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