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师家拥有成堆的织物面料,说不定能找到合适的布匹做出应急的防雨之需。
在春风细雨的滋润下,水坝面积已有约十二三亩大小,再下几场雨,预计还能膨胀至十 亩的宽度。
不仅是大坝,连那与之相接连的水槽里也充满了鱼的身影。
这些鱼属于原生态种类,它们个头通常发育较小,鲫鱼尤其多。
他们三人到达时,已有别的人群守在水库边,所有人都戴上了斗笠、裹上蓑衣或是使用化肥袋当遮挡,专注地弯腰捞鱼。
偶尔,欢声笑语飘散,有的人满载而归,捕获众多鱼儿引得他们雀跃;但也有人因为鱼少转至别处寻求。
尽管高晓明一行人默不作声,但他们之间默契十足地各自分开寻找。
这时正是一年之中捕捞鱼最适宜的时期,勤奋者能轻易斩获几十公斤,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上百斤的大收获。
捕获那么多鱼类显然不是一次能尽数吃完,鲫鱼尤为耐养且易存活。
他们甚至可以在新鲜鱼儿洗净后放入铁锅里,采用温火慢慢晾晒成鱼干。
这将成为日后慢慢品尝的美味。
高晓明是个钓鱼行家,经验丰富。
不久就找到了鱼群聚集的地方,他专注投入,每动必有所得。
雨水淋湿了他的背部,渐渐湿透衣服使他感受到丝丝寒意。
但这些并未减低他的热忱,鱼儿一条条落入小桶,原本广阔的水面成了它们的终点,也是他们越来越狭窄的牢笼,直至满桶。
挺直身体后,提起盛满了鱼的桶走向自家。"我要回家一趟”这句话,他是对高壮、高亮二位同伴说的。
两兄弟虽熟知高晓明捕鱼技能高超,却也没料到他收获如此迅速,不禁发出惊叹声。
手提满满一大桶的鱼,他如箭离弦般快速归家。
此时,他的优势明显,因为他家靠近大水库。
回到家中,并不见许小美的身影,他也不介怀,自行取出浴盆将鱼倒入清洗。
随后他又出门,拿上两大桶,再次返回。
望着这场景,高壮和高亮不禁暗自嘀咕。
他们感受到紧迫的时间压力,全力以赴投入到捉鱼之中,可是数量庞大的鱼群并不能轻易被捕获,何况天气寒冷且下雨。
然而,对于高晓明来说,这些都是无足挂齿的。
他对鱼的热情并未减退,甚至还挑选大些的,不屑小的。
家中恰巧还剩下些豆腐,今晚就尝试做个炖鱼豆腐的美味。
选上一些大号的鲫鱼是必备的!
生活的必需需求一旦得以满足,追求往往随之而来。
正如高晓明一样,尽管已经捕获三大桶的普通鱼儿(其中主要是鲫鱼,但大小并不如意),但他慢慢开始失去当初那种热切的心情。
他放慢捞鱼速度,转而开始在周边的水洼里搜寻不同的猎物。
由于天气变冷,他不再愿涉足大水塘深处捕鱼,与众人一样,他守住了熟悉的河床及溪流边的角落。
古谚常说,劝君勿食春三月之鲫,因此时为鲫鱼育仔繁衍关键期,捕捞可能妨碍它们繁殖。
然而,他们的村庄并未彻底遵守这则古训。
每逢涨水,村民们会在水库边与水沟内大举捕鱼,而鲫鱼数量却年年维持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