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转瞬间,短短几日便已临近除夕佳节。从交河镇匆忙赶回的卓山小队,于这个特别的日子——除夕当天的午后时分,纷纷背负着沉甸甸的大包小包,踏上了归乡之路,最终平安抵达卓山。
他们此次归来可谓收获颇丰,不仅带回来了数量众多的虎骨和鲜美可口的虎肉,以及众多打扫战场得来的神兵利器,更有那珍贵无比的虎彪皮。然而,由于这张虎彪皮遭受了多处严重的刀伤,伤痕交错纵横,实在难以直接将其用于铺设陈示。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众人决定将这张虎彪皮留在交河镇的千针坊,并恳请技艺精湛的卓诚新师傅出马,依照卓不凡和卓一航两人的身材尺寸,精心裁制出两件华丽的虎皮大毳。如此一来,既能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材料,又能让两位英雄穿上威风凛凛的虎皮衣衫,彰显其英勇无畏的气质。
除此之外,还有一颗完整无缺的虎彪头骨也被一同带回。这颗头骨将会成为今年新春大祭的重中之重,在庄重肃穆的仪式中扮演关键角色。从今往后,它将如同那尊备受尊崇的四方青铜鼎一般,被恭敬地供奉在剑门山祖祠之中,接受后世子孙们的敬仰与膜拜。
说起那神秘而庄严的剑门山祖祠,它可是此次卓山今年新春大祭的重要场所。然而,令人倍感尴尬的是,面对这即将举行的盛大祭祀活动,卓山一众人士却陷入了迷茫与困惑之中——他们竟然不知道究竟该祭祀哪位先人!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以卓不凡为首的话事人们紧急召开了一次会议,并就此事展开了深入且漫长的讨论。整个下午,会议室里弥漫着凝重的气氛,大家各抒己见,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原来,身为卓家老祖的卓不凡本人对自家的祖上渊源一无所知。自他有记忆开始,便已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幸得一字慧剑门的收留和养育,他才得以在宗门中茁壮成长。不仅如此,就连他如今所用之名“卓不凡”,都是由宗门赐予的。可以说,一字慧剑门对于卓不凡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容身之所,更是给予他新生和希望的摇篮。
只可惜好景不长,曾经辉煌一时的一字慧剑门最终还是难逃覆灭的命运。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逍遥派灵柩宫如狂风骤雨般袭来,将一字慧剑门彻底摧毁。而卓不凡,则成为了这场浩劫中的唯一幸存者,带着满身伤痛和满心悲愤逃离了那个曾经熟悉的地方。
尽管说起来也是可以祭祀一字慧剑门的师门长辈们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卓不凡所属的卓氏一族实际上和宗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卓氏一族乃是一个依靠血脉传承作为紧密纽带的宗族群体。因此,当面临这样的抉择时,卓不凡不得不深思熟虑,充分顾及到后世子孙们的种种想法以及整个家族未来的发展走向。
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与权衡之后,卓不凡最终下定决心选择祭祀皇天后土这两位被视为先天神灵的存在。他认为,通过对这两位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神灵表达敬意,可以更好地庇佑卓氏一族的繁荣昌盛、绵延不绝。
而对于一字慧剑门的那些师门长辈们呢,则会将他们的牌位供奉于弈云观之中,以此来让这些曾经为门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先辈们能够安息在天之灵,感受到后辈弟子们的敬仰之情。
而当除夕之夜的年夜饭刚刚结束不久,时间大约是晚上八点钟上下的时候,位于卓山乡剑门村的卓氏祖祠之中,一面高达一米有余且直径足足长达 2.5 米的巨型犀牛皮鼓,正被数位身材魁梧的壮汉奋力地敲击着。
这阵阵如雷般的鼓声,犹如惊天动地一般,响彻云霄,使得整个卓山瞬间变得如同沸腾翻滚的热油锅一般热闹非凡!那声音之大,似乎连天空都要被掀翻开来,就连屋顶上堆积如山的厚厚积雪也承受不住这般震撼,纷纷扬扬地飘落而下。
就在卓氏祖祠的鼓声轰然响起之际,卓山这片地域中的其他十个村庄,其中不仅包含了弈云观,甚至连村口的鼓楼,也都不约而同地被敲响起来。一时间,震耳欲聋的鼓声此起彼伏,相互呼应,交织成一曲气势磅礴、惊天动地的乐章。
值得一提的是,卓氏祖祠内的这面犀牛皮鼓可绝非寻常之物,它堪称一件稀世珍宝。此鼓直径长达 2.5 米,长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1.8 米。其正面和反面的犀牛皮面上,各自描绘着一幅金光闪闪的剑齿虎画像,而在这两幅栩栩如生的画相中央,则醒目地呈现出一个殷红如血的“卓”字。这个独特的标志正是代表着卓山一族的象征旗帜——虎卓旗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