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新风入闾巷,民间革新启新程

此时正值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李豪身上,暖暖的,他站在戏台上,背后是一幅巨大的手绘世界地图(可以是新学推广者们精心绘制的),地图的纸张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一边讲解,一边用手中的长杆指向地图上的各个地方,长杆划过空气发出轻微的呼啸声。

台下的人群从最初的愤怒、不屑慢慢转变为专注、惊叹,周围的环境也随着人群情绪的变化而仿佛有了不同的氛围,风声、树叶声都像是在为这场讲解伴奏。

李豪将新学知识巧妙地编织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

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地球是圆的,那圆润的地球仿佛就在眼前;星星是会移动的,仿佛能看到星星在夜空中缓缓划过;数字可以用来计算万物,那些数字就像有了生命一样跳动着。

起初,人们还有些不以为然,但随着故事的深入,他们渐渐被皇帝的讲述所吸引。

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在李豪的口中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听得入了迷。

就连之前那个带头反对的老者,也听得津津有味,他捋着胡须,胡须粗糙的触感从手指间划过,眼中闪烁着惊奇的光芒。

一旁的说书艺人老王,原本也对新学一头雾水,此刻却茅塞顿开。

他看着皇帝,突然意识到,自己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将新学融入到自己的说书段子中。

夜色渐深,李豪的故事也接近尾声。

他看着台下聚精会神的人群,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这颗新学的种子,已经悄然播撒在了这片土地上。

“所以,”李豪停顿了一下,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众人,“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突然,一个声音从人群中传来:“殿下,明日可否再来讲故事?”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照亮了学堂里一张张稚嫩的脸庞。

阳光有些刺眼,孩子们微微眯着眼睛。

琅琅读书声不再是枯燥的之乎者也,而是清脆的算数口诀和朗朗上口的地理歌谣,那清脆的声音在学堂里回荡。

老学究张先生,此刻正站在讲台上,手中拿着一副自制的简易地球仪,地球仪的球体有些粗糙,他向学生们讲解着“天圆地方”的谬论。

他指着地球仪上标注的各大洲,兴致勃勃地说道:“同学们,看这里,我们的大唐,其实只是这圆球上的一小块地方。外面还有许多我们未曾知晓的国度和人民。”孩子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纷纷凑上前去,仔细观察着这个从未见过的奇异物件,他们的呼吸有些急促。

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此刻充满了活力和求知欲。

“先生,那我们为什么生活在这圆球上不会掉下去呢?”一个学生举手问道,手臂在空中挥舞着。

“问得好!”张先生欣慰地抚摸着胡须,胡须柔软的触感让他感到安心,“这便是新学的奥妙所在,它会告诉我们地心引力的存在。”

下课铃声响起,清脆的铃声在校园里回荡,孩子们兴奋地跑出学堂,他们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回响,将今天学到的新知识迫不及待地分享给自己的父母。

家长们听到孩子们口中那些新奇的见闻,脸上充满了惊奇和疑惑。

“这新学,还真是有些门道。”一位家长若有所思地说道,他看到自己原本对读书不感兴趣的儿子,现在居然主动抱着书本学习,心中不由得动摇了当初对新学的排斥。

另一位家长也表示赞同:“是啊,我家孩子也说,学了新学,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样了,那些什么‘天人感应’的说法,现在听起来都觉得荒唐。”

类似的对话,发生在长安城内各家各户,家长们对新学的态度开始转变。

与此同时,一则告示张贴在了城中的各个角落,上面写着,为了庆祝新学在民间的推广,朝廷将举办“新学知识竞赛”,优胜者将获得丰厚的奖励。

这个消息如同火星般,瞬间点燃了民众的热情。

一时间,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开始学习起新学的知识。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人们聚在一起,热烈地探讨着新学中的天文地理,算术几何,讨论声此起彼伏。

比赛现场人山人海,比肩接踵。

参赛者既有年过花甲的老者,也有稚气未脱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