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领着一位儒生打扮的年轻人步入御书房。
年轻人作揖行礼,神情恭敬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能感觉到御书房里静谧的氛围仿佛有实质般压迫着自己,脚下的金砖地面透着丝丝凉意,透过鞋底传到他的身上。
“草民拜见陛下。”
“免礼,”李豪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这声音在安静的御书房里带着一种威严的回响,“听闻你是大儒的学生,所谓何事?”
年轻人深吸一口气,那口气里带着御书房里淡淡的墨香,说道:“陛下,家师与几位文人同僚商议后,对新国策中的文化政策颇有疑虑,想恳请陛下给予解释。”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民间大儒德高望重,他的态度足以影响一大批文人。
皇宫内殿,气氛庄重肃穆。
李豪高坐龙椅,目光扫过殿内众人,他的目光如同实质,触碰到之人都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民间大儒和几位知名文人分列两旁,他们的脸上带着明显的质疑之色,站在那里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周围安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诸位爱卿,朕今日设宴,是想与诸位探讨新国策中的文化政策。”李豪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大殿内回荡,那声音撞到殿壁上又弹回来,在众人耳边嗡嗡作响。
民间大儒率先开口,声音洪亮,这声音打破了之前压抑的安静,如同一记重锤敲在大殿的空气中:“陛下,新政虽好,但文化政策却有待商榷。以史为鉴,文化乃国之根本,不可轻易更改。”他捋了捋长须,眼神锐利地盯着 皇帝,眼睛里似乎有两团燃烧的小火苗。
李豪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朕推行新政,并非要摒弃传统文化,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新文化政策旨在鼓励创新,让文化更加繁荣,而非固步不前。”他说话时,身上的龙袍随着动作轻微摆动,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民间大儒并不买账,继续反驳道:“陛下,文化传承千年,自有其道理,岂能朝夕更改?如此激进的改革,恐有动摇国本之虞!”他说话时声音有些激动,唾沫星子都似乎要飞溅出来。
李豪神色不变,耐心地解释着新政的意义和好处。
他的双手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摩挲,感受着那上面雕刻的花纹。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殿内气氛逐渐紧张起来。
周围的大臣们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他们的身体紧绷着,耳朵竖起来,眼睛紧紧盯着皇帝和大儒。
“陛下,”一位年轻的文人站了出来,声音略带颤抖,这颤抖的声音在紧张的气氛中显得格外突兀,“大儒所言极是……”
年轻文人的话音刚落,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股看不见的压力,那压力如同实质一般压在每个人的肩头。
李豪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那些面露犹豫的文人,心中焦急如焚。
他能感受到,民间大儒的威望在这些文人心中根深蒂固,稍有不慎,自己苦心经营的文化政策将功亏一篑。
他的手紧紧抓住龙椅扶手,手指关节都有些发白。
“尔等可知,固守陈规,只会让文化走向衰败。”李豪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这威严的声音像一条冰冷的蛇钻进每个人的耳朵里,“真正的文化,在于不断地吸纳和创新。一味的因循守旧,不过是自缚手脚,闭门造车。”他的目光,犹如实质般,紧紧锁定着那些动摇的文人,被他盯着的文人感觉像被火烤着一样难受。
他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机会,继续说道:“朕要的,并非是颠覆传统,而是要让文化焕发新的生机。让百姓有书读,有学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文化的价值,这难道不是大有裨益的事吗?”
殿内一片沉寂,只有烛火发出噼啪的轻响,那轻微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里显得格外清晰,烛火的光影在众人脸上跳动。
李豪知道,仅仅是慷慨激昂的言辞还不够,他需要拿出更具说服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