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走过十殿

之后有几次,他与恩师的主张得到公子扶苏的认可与赏识,几经波折,扶苏安排两人向当时的法家官吏修习,这才得以入朝为官。

一经入朝,秦始皇便召开了国会,商议实现彻底统一政策,出入朝堂,薄玉衡的恩师虽已是朝中老人,但以往的博士官并无实权,在朝中的分量不够,自是争不过身为丞相的李斯。

一番争论后,始皇接受了李斯的统一思想,会后当即下令第二日便焚烧儒书,只留下医学、农技等知识科普类书籍。这令以薄玉衡和其恩师为首的儒家官员大惊失色,若焚烧儒书当真实行,儒学在朝中地位更是急转直下,只剩下传授学识的儒学博士官。

于是众人纷纷求上各自人脉,想求始皇折中而行,保住儒学经典以传世,至少后世得以修学。但其他官员明显不想淌这趟浑水,众人一无所获。

儒士们一讨论,最后将希望寄托于秦始皇的二女儿嬴阴嫚身上。

二公主是始皇三十三位子女当中,除扶苏、胡亥两位公子以外最受宠的公主。而这位公主除了吃喝玩乐以外,同其他公子公主不同是,她也会读些诗书。

薄玉衡在做博士官时,曾奉命前往皇宫中的藏书殿内抄书,也正是那次第一次见到二公主。

她穿着华美金贵,在一排书架中寻她感兴趣的书。寻到最后,竟是拿起了薄玉衡身侧的《诗经》。

当时的《诗经》还称为《诗》。

她喜道:“此书倒是有趣,四言一句,既赋又比,大多都是歌谣,读来着实是上口!”

随后,她见周围抄书的博士官,随手揪了一个,问道:“这本书是谁着的?本公主拿回去读一阵子。”

薄玉衡正是被揪出来的博士官,他答道:“此书名《诗》,乃儒家经典着述,其中皆是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诗,并无明确的作者。”

嬴阴嫚点点头,拿了书回宫殿读去了。

因此事,以薄玉衡和恩师为首,第二日便去了二公主殿中。二公主果然同意,领着薄玉衡便去了皇宫前的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