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结束后,杨子轩接受了一家国际新闻机构的专访。面对记者关于“技术安全性”的提问,他从容地说道:
“技术的本质是服务于人类,而非制造恐慌。行远集团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打压竞争对手,而是用更好的技术造福全球用户。至于那些毫无根据的指控,我们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这段发言迅速传播开来,为行远集团赢得了大量支持。
与此同时,梁邵超负责的供应链反制计划也初见成效。谷弟因过度集中资源压制行远集团,导致自身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让他们的新一代芯片发布计划被迫推迟。
“这是我们最大的机会。”梁邵超在会议上说道,“只要我们再加一把力,谷弟就不得不全面收缩。”
“邵超,你全权负责这部分。”杨子轩点了点头,“务必将他们彻底压制住。”
就在行远集团逐渐掌握主动权时,一个不速之客闯入了局势的中心。谷弟高层突然对外宣布,将与一位全球知名的投资人联手,共同发起一场技术联盟计划,旨在围剿行远集团的全球市场布局。
“这场战争远没有结束。”杨子轩站在总部会议室的窗前,望着城市的霓虹灯,低声自语,“但无论他们用什么手段,我们都不会轻易输。”
谷弟宣布与国际知名投资人乔纳森·克莱因合作,共同发起“未来技术联盟计划”。这一联盟吸纳了多家科技公司,宣称目标是“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技术生态系统”,但实质却是针对行远集团的全球市场布局展开全面封锁。
在联盟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乔纳森·克莱因高调宣称:“单一企业垄断的局面只会扼杀创新。我们的联盟将为更多企业提供机会,打破不平等的技术壁垒。”
小主,
一时间,行远集团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关于“技术垄断”的舆论声浪再度高涨。
行远集团总部,杨子轩召集核心团队紧急开会。
“他们在打舆论战的同时,试图通过‘技术联盟’构建市场壁垒。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接下来的全球合作计划很可能会被全面拖延。”王少杰率先发言,他手里拿着一份最新的舆情分析报告,“联盟的成立在短期内确实对我们的声誉造成了冲击,但这不过是表面现象。关键在于,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倪绍豪皱眉道:“谷弟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完整的联盟生态系统。换句话说,这很可能是一个虚张声势的骗局,他们只是想利用克莱因的名声扩大影响力。”
“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张玉莹提醒道,“即便是虚张声势,只要能扰乱我们的节奏,就足以让我们在竞争中陷入被动。”
“玉莹说得对。”杨子轩敲了敲桌子,“他们的核心目标有两个:第一,阻止我们智核AI的全球推广;第二,分化我们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的反击必须集中在这两点上。”
杨子轩提出了三步反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