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叶萧言经历了无数次的痛苦与挫折。每一次尝试站立,每一次艰难地挪动脚步,都让他疼得冷汗直冒。但白晓晓始终在他身边,给他鼓励,给他力量。
“加油,叶萧言,你可以的,再坚持一下。”白晓晓在一旁大声地为他加油助威。每当叶萧言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白晓晓那充满期待与鼓励的眼神,他又会咬咬牙,继续坚持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白晓晓的悉心陪伴与鼓励下,叶萧言的情绪逐渐好转,他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而白晓晓,也始终坚守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爱与温暖,为叶萧言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清晨的阳光透过医院病房的窗户,洒在叶萧言苍白的脸上。他静静地躺在床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双腿的伤痛不仅折磨着他的身体,更侵蚀着他的内心。白晓晓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病房,看到叶萧言这副模样,心中一阵刺痛。
“萧言,早上好呀。”白晓晓强颜欢笑,试图用轻快的语气打破这压抑的氛围。叶萧言只是微微动了动嘴唇,挤出一丝极其勉强的回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病房出来后,白晓晓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凝重与坚定。她深知,若想让叶萧言重新振作,必须尽快找到治愈他腿伤的办法。回到家,白晓晓立刻调动白家的资源,联系家族中在医学界有影响力的长辈,同时动用白家的人脉关系,广发消息,寻求国内外顶尖专家的帮助。
她先是联系了国内一位在创伤骨科领域颇负盛名的老教授。电话接通后,白晓晓焦急地说道:“王教授您好,我是白家的白晓晓。我有一位朋友,因赛车事故双腿严重受伤,目前在医院治疗,但情况不太乐观。听闻您在这方面造诣深厚,能否请您帮忙看看他的病例?”王教授在电话那头沉吟片刻后,答应先看看病例资料。
紧接着,白晓晓又马不停蹄地联系国外的医学专家。她通过家族在国际上的商业合作伙伴,辗转联系到了美国一位专注于肢体创伤修复的权威专家安德森博士。白晓晓用流利的英语向安德森博士详细描述了叶萧言的病情,并诚恳地请求他给予专业意见。安德森博士表示,愿意远程参与会诊,但需要完整且详细的检查报告。
在积极寻求专家帮助的同时,白晓晓决定自己也要深入学习相关医学知识。她每天穿梭于医院图书馆和病房之间,抱着一摞摞医学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到创伤治疗学、康复医学,每一个相关领域她都不放过。遇到不懂的问题,她就向医院的医生请教,有时甚至为了一个知识点,反复查阅资料,直到彻底弄明白。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过程中,白晓晓了解到一种新兴的干细胞治疗技术,这种技术在治疗严重肢体创伤方面有一些成功案例。她觉得这或许是叶萧言腿伤治疗的一个突破口。于是,她迫不及待地与负责叶萧言治疗的主治医生李医生沟通。
“李医生,我了解到有一种干细胞治疗技术,您觉得适用于叶萧言的情况吗?”白晓晓眼中满是期待。李医生扶了扶眼镜,沉思片刻后说道:“这种技术确实有一定的前景,但目前在国内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而且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是否适用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尽管李医生的回答没有给她肯定的答复,但白晓晓并没有气馁。她继续深入研究干细胞治疗技术的相关文献,收集各个临床试验的详细数据,试图找到与叶萧言病情相契合的地方。
经过数周的努力,白家终于收到了来自国内外多位专家的回应。王教授仔细研究了叶萧言的病例后,建议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刺激腿部神经的再生。安德森博士则在远程会诊后,提出了一种结合药物和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案,强调早期干预和持续康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