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比正常义务兵军饷多三成,三年之后,再一次性给一笔补偿费,然后发回原籍,相当于被强征上岗。
直接解决了城市“新中产”太多,没有工作岗位的问题。
但不给后续的镇户福利,因为他们还是城市户,朱厚照不能自己打自己脸。
说十年不征,就不征。
哪怕你上了战场立功了,也只有钱,没有其他的补贴,包括军功在内,别想了!
就这么操作之下,是个脑子清楚的人都知道城市户的待遇和军队的待遇是什么样的。
成为镇户,荣耀乡里。
还是混个募兵制?
拜托,他们很多都是“新中产”家庭出身,真正会饿死的那群人,早就跑到乡镇或者关外去了。
能留下来的,那都是城市内的既得利益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他们最缺的就是跨越阶级的机会。
那么,你会怎么选?
不言而喻嘛!
相较于钱,他们更看重官位!
因此,一番折腾,大明算是腾空了一批关内年轻人,也解决了边区的驻军问题。
但这一切的背后,还是在于利益分配跟调控。
换做之前的朝代,皇权不下乡,谁去精准的拉起这么一批人?
你还想对城市下手?你看看城市里的士绅,会不会给你来一手乾坤大挪移,给你弄一堆真正的闾左忽悠你。
要不是朱厚照之前打崩了江南的商团,导致了城市产能溢出乡镇,促进城镇化,并且回笼土地,搞起了队办企业,进一步分化了城内需要求生的闾左们,城内的豪右,可不会给你笑的机会。
大明越乱,他们越赚。
因为,豪右是真正的金融地主,他们不需要顾忌城外的乡亲,他们都不住在乡里了,乡里的那群泥腿子和他们可不是一路的!
现在是太平盛世,又不是乱世,住在城里享受基建红利,不香吗?
所以,朱厚照能成的原因,群臣都扒拉得七七八八,只能说朱厚照每一环都扣得很紧,就好像已经演练过无数次一样。
看杨廷和听懂了自己的意思,朱厚照满意的说:“那么照章办事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