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相来看,主要居住在此地人,多是中原历代战败者逃亡后代……”
舞正森作为漠北以北的人,他拥有最大的发言权,毕竟这边是他的祖地,他们传唱的诗歌,往往都告知了后人,北方有什么,还有相关的生活技巧。
朱厚照给发课题的时候,也是专门根据各个组建团队时,他们的祖源、以及生活经历调查进行发布的。
能从他们手中大体对漠北以北有一个印象和了解。
舞正森接下来介绍了很多关于朝廷如何经略、开发、布局的方向,他认为应该优先修纵贯南北的铁路,对漠北以北进行拆分。
并且根据地形,分析资源,认为大明必须将神洲范围,压到神洲与邰洲交界。
因为西部平原地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适合游牧。
但因为天寒地冻,林木众多,所以最好的发展方向,还是沿着河流。
巧的,河流上游,发源地就在大明森海宣慰司的范围,如果不卡在乌拉尔山,就有可能让邰洲境内的游牧蛮子打过来。他们沿着河流逆流而上,大明森海宣慰司就危险,紧接着漠北就有危险。
漠北一出事,跟着新疆就会出事,最后还是游牧的老套路。
“眼下时局变易极快,我大明有铁路火车能提振行动效率。那么未来若是有藩国也修了铁路,是不是可以这般认为,藩国有反叛之心,借助铁路一路东来,将会严重影响大明西域的战略安全?
所以,铁路可以修,但必要的节点,必须变成要塞,屯驻重兵,以防不测。
若是有河流要地,可以修桥。
如若敌人袭来,便摧毁桥梁,阻断敌人的进攻。
置之死地而后生;未言胜,先言败,方能防微杜渐。”
舞正森看着下边继续颔首,继续说道:“此为,根据测算,漠北以北的山林树木,都是千百年不曾开发,大木无数。不管是未来开辟取用,还是留存军需,都是极佳的储备要地。
而且还有无数矿藏,现在或许没用,但要用长远眼光看待,花费一些代价,先设兵站,繁衍人口,打造城市,百五十年之后,悉同关内,便不容易更易,开发也会更容易。
再有后世最重要一点,这些地方,也可以耕种作物。
尤其是农部在湖滨卫试验了土豆和玉米的种植,产量是很低,土豆每亩百斤不到,玉米更是只有五十斤。
但可以慢慢培育筛选,未来会更多,最重要的是,平原、高原,意味着土地平坦,哪怕一年只有一季,可架不住土地众多,开辟一些农场,提前规划些许牧场,农牧结合之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