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中榜。
以后朝廷发任本地的巡抚、法官,都会优先从本地举子之中选取。”
朱厚照虽然给这群土司自治权利,但很明显的就是要削弱他们对于地方的控制权。
只能当村长,还要一群人一起商量才行。
现阶段或许一两个土司刚刚创业,还能压得住下边。
但一两代人之后呢?
只是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朱厚照居然会推行这种体系,难道对于边区,会照着这种手段进行安排?
如果是这样,也是不错,相较于之前需要进行改土归流的土司制度,这个制度就不错。
下议院等于拉拢乡绅,上议院等于拉拢后起之秀,朝廷虽然尊重本地的判法,但估计未来会逐渐将法条制度化,进而靠拢大明。
并且,如果在本地出生,就有用本地的户籍,就能参与议员的选举话。
那么大明每年那么多的流民,想办法将他们移民进去,不用五十年,本地就会进入汉蛮杂居,然后逐渐拉拢本地乡绅汉化,百年之后就是汉土了。
不错的办法。
至于土司答不答应?
他们敢?
现在云南在握,不答应就干掉他们换答应的来。
“从今往后,若是有边地民情复杂之地,便按照此法安排。
而边地,便是中南六省。未来若是时局不错,暹罗和真腊也加上。
至于沿着南海的交趾、占城一地,归为汉地。”
朱厚照定了中南半岛的开拓基调,沿着南海的要地,肯定不可能自治,所以那边现在很乱,到处都是战争,不断进行内耗。
等时机成熟,就会摘果子。
“另外,既然有黔国公的珠玉在前,那么车里省和老挝省的开辟问题,允许西南黔地、桂地土司报名,许他们出兵征伐,世居此间。若是不愿走,大明就会对本地全面改土归流,他们最高也只能当村长。毕竟村民自治,也是大明如今乡镇制度的基调。”
对于制度成本的节省,朱厚照还是选择了村民自治。
乡镇也是,底下的村会,最开始没有办法处理,但这五年下来,朝廷已经退役了好几批三年制的义务农兵,他们返乡之前,朝廷是支持他们为村里做出贡献的。
有些见了世面,学了文字,回去之后立刻家乡建设奋斗,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本地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