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投石问路(下)

“可是兴王也和皇帝一样……”

还是有人犹豫。

沉默了很久很久的杨一清突然开口说:“兴王和皇帝不一样。因为兴王不是皇帝,所以他没有皇帝那股目空一切的霸气。皇帝敢这么做,因为他是皇帝。

他手中兵多将广,粮草充盈,口含天宪,金科玉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但,兴王不可能复制皇帝的许诺,他想要以小宗取代大宗,就必须与一切势力妥协,从而达到一个平衡。

只要我们在扶持兴王的路上,将诸王彻底扫出大明,那么就算兴王最后想要阻止,他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皇帝的《宗法》,本质上是弥补诸王离开大明之后,地方朱姓宗亲的缺失,导致地方全力过于集中在士绅和未来乡镇代表的新士绅手中。

皇帝算无遗策,这一点上,你我都得服气。

因为藩国宗亲不论是竞争王位失败,还是有意留在大明任官,本质上是对读书人的一种利用。

从外界引入人才,形成对本埠人才的竞争。

相制相竞。

倘若中国人才不堪用,甚至想要出现魏晋风流,那么外来的人才就可以成为未来皇帝的助力,而且都是宗亲,好说话。

倘若外来与本地同流合污,那新来之人,也不见得会这么同流合污。

因为皇帝明言,一地物产禀赋恒然,相制不得,那就只能相互竞争。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前者,言天子圣意。

中者,言借力而为。

后者,言谁能存活。

不管是中枢强,还是地方强,只要外界有压力进来,那就只能国恒强。

否则,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杨一清洋洋洒洒的剖析完后,看向下边的人说:“所以,陛下若成,士绅永无宁日,更新换代,甚至只在旦夕之间。

倘若兴王成,你我还有翻盘机会,而且很大的可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