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安南内乱(八)

“陛下万万不可!”徐质漠反对道,“我朝有大量铜矿、银矿,本就不用纸质钞票,倘若发行金券,反而无法引起百姓使用,只会空耗财力。”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丞相,你……你就这么为朕分忧的?”黎椅难掩怒色。

徐质漠低着头说:“其实,还有一法可用。”

“什么法子?”

“增铸直百钱币。”徐质漠说出这话的瞬间,心也冷了几分,面上更是痛苦。

他那日在阮平波手中,拿到的安南儒者所写的《北国正德新制塘报钞》中,就有朱厚照对于货币核心的经济论述。

这些东西,是户部摘抄之后,编纂发给地方州府学习用的。

这个安南儒者,逃离大明之前,必定是在地方任职吏员,或者有朋友在州府内才能找到的资料。

关于朱厚照用金券如何挽救大明宝钞制度的论述中。

这个安南儒者总结出了如何铸币不劣化的三条方案。

上策:国以信用铸币。

中策,国以金银铸币。

下策,国以通货铸币。

这个安南儒者对于通货膨胀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虽然不是朱厚照所推崇的那套,但也不远矣。

他对于一个国家铸币不加节制很重视,认为如果以短佰、减铜、劣币等方式增加国家财富,用来攫夺百姓家财,是一种混蛋举措。

他以朱厚照的金券举例,用各种手段,给民间百姓于国家的信心,然后再将各种通货与之成为防线,保证物价的同时,还能加速对于劣币的驱逐。

并且用庞大的国家体量作保,保证物资供应转运能充足的情况下,回收所有旧宝钞,增加了所有百姓的财富,换取了民心。

这才是高明手段。

但此法他有警告,非抑制兼并不可为。

而学习宋朝的安南国,对于土地兼并抑制并不高。

朱厚照是靠着半天下的乡镇,以东南为试点,才搞成的。

安南如果要这么做,只会弄巧成拙,金券不仅没用,还会败坏国家信誉。

铜币出直百钱也是如此。

但眼下,除了劫掠民财之外,他徐质漠没有别的办法了。

“陛下,臣请奏,开市舶司,盐铁官营等事,对接商贸,为国取财。”徐质漠再来一策。

此言一出,他知道自己退无可退。

革新不彻底,不如彻底不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