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人之常情

谁能想到,扛过最难的一关后,还要疼上几天?!

最烦的是,今天早上还摔了一跤大的。

真摔,不是为了掩人耳目装的。

“陛下......”进来禀事的张善,凑巧看到表情丰富多变的陆缄,默默退到一边,把头埋得极低。

疼到眼花的陆缄翻翻手,让这个手重得要死的太医快滚下去。

“是”六十多岁的太医赶紧提上十多斤的药箱,退出了二十岁热血青年的速度。

瞄了眼风一般消失的太医,张善上前几步。

“如陛下所料,李统领确实在打听您这几日的行踪。”

“......”默叹一口气,陆缄疲态难掩地靠着椅背。

“朕原以为,李通不会做这样的事。”

看陆缄有些失望,张善索性也不拐弯抹角,“奴才有些愚见,还请陛下当个乐子听一听。”

“......讲”淡淡地看了张善好一会儿,见他不避不闪,陆缄方才应允。

张善再低了低头,“奴才听说,李统领发妻亡故后,他便一直未再娶,府中诸事都是由长嫂打理。”

“旁人问他为何不再娶个知冷热的人过日子。”

“他一说不愿儿女们受委屈,二言成婚时承诺过亡妻,不会再娶。”

“大家都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不想他竟是真的这般过了十几年。”

“加之禁军中的将士们常说李统领虽治下严格,却也不曾苛待过谁,更不曾仗势欺人。”

“奴才就觉得这般重信守诺、公正严明之人,应不会轻易做出悖逆之事。”

陆缄揉了揉额角,因着浑身的钝痛,心情多少有些控制不住的烦躁。

“身为天子近侍,替朝臣进言,你可知是什么样的罪?”

“天子一言九鼎,您既允准奴开口,便是言之无罪。”

静静注视张善良久,见他面上的恭敬坦诚没有丝毫变化......

陆缄眼里的凌厉逐渐退了下来,“风起青萍,不经历一番轰轰烈烈,又怎会平息。”

李通今日敢揣测圣意,探听行踪,明日就有可能生出二心。

他就是再心宽,又怎敢不防,怎能不治。

“陛下可知,李统领及他亡兄的几个孩子都到了适婚之龄?”

“这又如何?”

“为人父母者,自儿女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有操不完的心。”

“李统领年纪也上来了,自然想趁着还有口气在,为寻个为儿女们寻个好归宿。”

陆缄心头的怒火渐渐平息下来。

张善也略顿了顿,看位上之人没有阻止,方才继续。

“可如今这局势......”

“奴说句冒犯天威的话,除了边关与京城,哪里还有什么好去处。”

“可边关到底太远,再怎么说的好听,过去之后所有一切也需要重新经营。”

“万一真有个什么,做父母的岂不是鞭长莫及?”

“然与京城大户结亲,若不想受气,那就必须有足够的底气。”

“李统领门第并不显赫,又非趋炎附势之辈,想来家资必然比不得那些高门世族。”

“那这底气自然只有......”抬眼看了看陆缄,张善没有再说。

这京城内外,所有将领,有儿有女的又何止李通一人?

只因想给儿女挣一份好的前程,就能差人留意他言行举止,以图有利之时,自己能第一个把握住机会。

又怎么能让他相信,李通不会做出悖逆之事。

何况——

“......”再看看张善,陆缄刹那间又明白了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他好像......在不经意间,差点就犯了他那混账老爹的错误。

他只看到李通有窥视之举,却不关心他为什么有窥视之举。

这跟昔年克扣军饷,还逼着将士们保家卫国,为他卖命的老皇帝有什么不同?

不算拱卫京城的驻军,光是禁军就有两万五千人,加上各府家丁,城门守军,宫中侍从、各级官员......

细细算下来,陆缄沉沉地吐了一口气。

脑子也清醒了不少。

说到底还是“吃不饱”的缘故。

李通之所以会这样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机会少了,需要送命的地方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