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擅长什么事?写诗作赋吗?”
“你该不会以为,自己会写几首诗,便可以得到朝廷重用吧?”
吴王妃说着,拿出一个小册子。
“这上面是我们大夏今年举孝廉的名单。你知道这个名单上面,出身最低的人,是什么门第吗?
人家三代以前,也曾是咱们大夏的七品县令。”
吴王妃说到这儿,看着李想,语气中带着几分的不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一个连祖籍都不清楚的外来流民,除了从军建功,根本没有别的路可走。
真是没自知之明!”
李想知道,吴王妃没有说谎。
大夏类似前世的大汉,实行的是察举制。朝廷用人,首先要由地方官推荐,然后再经过层层考核。
而那些得到地方官推荐的人,无一不是当地大族的子弟。
像李想这种外地来的流民,确实不可能得到地方官的推荐。自然也就不可能入朝为官。
不过,李想根本就无所谓。他本就没想过要走这条路。
李想淡淡一笑。
“王妃听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句话吧?我觉得,我如果想在大夏做出一番事业,配得上莺公主,不一定非要入朝为官。
就算入朝为官,也不一定非要走察举、从军这两条路。”
吴王妃呵呵一声。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话讲得倒是很有骨气,但那是在乱世。如今咱们大夏已经承平百年,你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吴王妃是前楚王之女,又曾是大夏第一才女,李想讲的这些,她自然也懂。
李想早有准备。
“王妃,咱们大夏虽然承平百年,但北方的匈奴这个大患始终未除。
我觉得,这便是我们普通人建功立业的最大机会。”
吴王妃露出疑惑之色。
“可是你刚才不是还说,自己不擅长兵事、不懂武功,不想从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