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笑着说:“东旭,要好好学,争取今年达到五级钳工水平。
这样你每个月可以赚六十一块钱,家里日子就会好多了。”
贾东旭信心满满地答应:“好!”
与此同时,秦淮茹每天都守着傻柱带回家的食物盒子。
而四合院里照旧充满各种生活琐事。
罗建国也不时提醒罗慧珍、许大茂及几户相好的家人储存粮食。
许大茂听了建议,便通知楼振华开始囤积粮票,节约口粮,并购买不用粮票的副食品如猪杂、猪头肉、高价糕点和糖果。
细粮吃不完的,他也到粮店换成了白薯等粗粮。
这个年代,除了粮票,国家每月还会发一些备用券供特定物品兑换。
例如,用“2号备用券可以买半斤带鱼”
,“3号备用券能买一斤葵花籽”
。
以往许大茂都觉得这些券麻烦,没多关注,但罗建国提过后,许大茂也重视起来,把家里的券都换成实际物资。
娄晓娥奇怪地看着许大茂:“大茂,你这是干什么,买这么多粮食我们又吃不了,到时候还怕生虫呢!”
许大茂答道:“这是上次建国说的,让我多准备些粮食,我也没问为什么,不过他的建议总有些道理,而且我发现自从跟着罗建国之后,院里骂我的人好像也少了一些。”
娄晓娥笑道:“你怎么越崇拜建国了?人家随口一句话,你也当真了?”
许大茂嘿嘿一笑,没有再言语。
粮食在家里并不短缺,甚至还可以去餐馆吃饭。
不过娄晓娥并不知道,现在下馆子不需要粮票,但等到六零年七月三十日以后,整个四九城将实行用餐须用粮票的制度。
没有粮票的话,再多的钱也没用。
许大茂非常信任建国的话,并立刻吩咐:“赶紧帮我把这些粮食存进去。
小主,
这段日子能出去吃馆子就去,把家里的粮票省下来换粮食储存!”
娄晓娥和许大茂的关系还不错,除了生孩子这件事上偶尔会有分歧,所以她当然会全力支持丈夫。
由于娄晓娥出身资本家家庭,家里经济状况很好,许大茂完全不愁出去吃饭没钱。
院里的人都知道,这段时间许大茂为了省钱而拼命去馆子吃饭换粗粮的事情,大家笑称他“疯魔了”
。
以前他家的玉米面还因为没人吃都长虫了,这次换这么多粗粮,可能不久之后都会发霉扔掉。
阎埠贵也开玩笑地说:“许大茂,你老是说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你如今成天空着肚子到处吃馆子只为了省些粮票,不也是在做同样的蠢事吗?”
许大茂反驳道:“三爷爷,真心话劝您一句,尽量省着点家里的粮食多去餐馆吃吧!”
阎埠贵则说:“我才不那么傻呢!”
旁边听闻此事的沈幼甜对罗建国笑着说到:“建国,这囤粮真的有用吗?万一真没效果,许大茂就白折腾了。”
罗建国回答:“放心吧,将来许大茂会感激我们的。”
这个时期,一顿西餐才两块钱,也不需要粮票。
可是到了六一年,一斤粗粮票市价炒到四块钱,细粮更是五块,比出去吃饭贵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