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好,我叫柴此木,是不是不认识我呀,其实我还有一个小名,叫石头,哈!想起来我是谁了吧!
山里人都说贱名好养活,还有人取名叫狗屎的呢,但娘说娃儿长大后要读书明理,叫狗屎、狗蛋,怕以后有损我的光辉形象,故而唤我小名石头,虽然也贱,但至少没那么贱。
我活到现在还算顺风顺水,虽然很小没了爹,但有一个多面手的娘,从小也没饿着、冷着。
说到我娘,不得不狠狠夸一下,她啥都会啊,会做饭洗衣这倒不算什么,村里人哪个大姑娘、小媳妇不会呢,很多五、六岁的姑娘都会去河边洗衣服呢。
可娘还能像男人一样,上屋翻修瓦片、下地种田,更会替人接生、说谋,后来又去了镇上给大户人家当了厨娘,就没有她不会做的。
托娘的福,我在镇上私塾开了蒙,先从三百千千学起,哦~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夫子说我学得很快,能不快嘛,散学后,我还得回家教娘认字呢。
可随着我读书越来越好,夫子要求买的卷子和书也越来越多,娘亲的积蓄眼看着就要用完,我很担心!
“别担心,娘听说村里现在有织布作坊呢,赚的月钱不少,而且还有免费学堂。”
我还是很担心,马上就要考童生了,“村里夫子会比镇上的夫子好吗?”
“我去问一问!”
很快娘就告诉我,夫子有好几位呢,除了一位女夫子外,还有一位是罢了官的潘知府。
潘大人就算被罢了官,那也是进士出身,听到这个消息,娘当即辞了厨娘的工作,又回到村里当起了织工,我就说娘什么都会吧!
后来学堂里又来了一位从京城来的黄夫子,他教书都不用书的,说到哪里便侃侃而谈,很多都是书里没有的知识。
我好奇地问他,“夫子,这些都不用考,咱们为什么要学啊?”
“等以后你们中举了,这些时政、策论就很有用了,不要为了死读书而读书。”
是的很奇怪,别的村子出一个秀才都是祖坟冒青烟的稀罕事,但在青川镇,好像考上举人不过是信手拈来的小事,考不上才不正常。
我一路很顺利地过童生,又考上了秀才,后来中举后,潘知府还特地送来程仪,嘱咐道:“此次进京参加会试,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要丢了为师们的脸面。”
会试可不简单,我也心中没底,“学生定当竭尽全力,必不辜负师恩。”
“如果中了,就不要跟着考生们去拜座师了!”潘知府不屑道:“那些老学究还受不起。”
我虽不知是何缘由,但既然夫子特意嘱咐,自然应允。
会试后我的名次很不好,差一点就成了扛榜的,好在可以参加殿试,不管怎么样能当官了,也算是喜事一桩。
许多人邀我拜会座师,都被我坚决拒了,恩师的话岂能不听,同年们都惊呆了,纷纷担心我此举只怕得罪了人,以后恐仕途受限。
可没想到殿试后,我竟然被钦点为状元!
皇上还特意在文华殿召见了我,他没有问我考试时的策论,反倒是问我在村里是怎么生活的,最后又问,“你们黄夫子怎么样?”
“黄夫子待学生很好,经常考校我们功课,若是答得对了,便送银锞子,很大方!”
皇上听了哈哈大笑,“那你一定是拿得最多的喽?”
“回皇上的话,”我一脸纠结,还是老实交待,“实际上很多银锞子都被清河郡主拿走了,她才是咱们村最聪明的。”
“哦~原来是她啊!”
各位看官老爷好,我叫柴此木,是不是不认识我呀,其实我还有一个小名,叫石头,哈!想起来我是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