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暴怒,可又不能叫人知道了缘由,迁怒了安陵容后,又迁怒甄嬛,恨她和余莺儿争宠。
若不是她痴缠,间接引得余莺儿争宠,他也不会受此毒妇谋害。
皇帝的迁怒是没来由的,他选择性忘记了是自己要宠幸甄嬛的事。
甄嬛也由贵人降成了常在,和好姐妹安陵容一样喜提禁足三月套餐。
甄嬛简直莫名其妙,忍下了屈辱,关上门就抱着浣碧开始哭。
甄嬛每每伺候老头子回来觉得恶心、屈辱了,就抱着浣碧和流朱,避着人,悄悄哭。
因着这份“共苦”的经历,甄嬛与浣碧之间那道无形的嫌隙消了不少;亲眼见到了甄嬛的不易,以及皇帝拿她们小姐当玩意的态度,浣碧也升不起来做小主的心思。
两个宠妃一死一禁足,华妃又显出来了。
皇帝气消了之后,一看后宫华妃独大,深感龙椅不保的皇帝来了景仁宫,过问宜修的病情。
宜修“病”了这些日子,确实也该好了。
宜修装模作样的推辞一番,在皇帝露出不耐烦脸色之前答应了下来,次日就恢复了请安。
宜修乐此不疲的玩着这种操控全局的游戏,一直到了甄嬛有孕。
宜修看着满面红光的甄嬛,感叹余莺儿不中用,居然还叫皇帝有这播种的能力。
不过皇帝辛勤耕耘,也只得了甄嬛这么一胎。
此时已是二年初夏,距离年家倒台不到一年的时间。
宜修做了两手准备,在甄嬛的衣食用中添加了令人虚弱的东西,比之舒痕胶做的更加隐蔽,量也更少,目的只是让甄嬛抬胎气不稳。
那温太医早就被找了个由头逐出皇宫,又被担忧哥哥的华妃送去了西北。
甄嬛再谨慎,身边没个可信任的太医,终究是惶恐不安的。
甄嬛怀得很是艰难,撞上天气干旱,宜修要随着皇帝出宫祈福,这华贵妃就成了后宫第一人。
卧病在床的太后不算。
帝后一走,华贵妃就支愣起来了,日日叫六宫妃嫔去翊坤宫听训,一听就是好几个时辰。
甄嬛本就怀胎艰难,又吸入了那么多的欢宜香,胎儿已是不保之象。
等帝后急匆匆回宫时,甄嬛靠在侍女身上哭的撕心裂肺。
皇帝很伤心,这是他得知自己子嗣有碍后的第一个孩子,却这样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