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姓荀,那岂不是城中的荀家子?”
“这就不知了,兴许是旁支远亲吧。”
“不过宋喜你发现没,那处西乡乡亭的治安还算不错,那些乡中轻侠竟然对这位荀姓有秩的话俯首帖耳的,看来这人是个有手段的。”
“嗯,也是。还有那些轻侠中有个疤脸汉子,看着精瘦,可脸上还蒙了块布,观其他人对这人的态度,似乎颇为恭敬。”
“是啊,没想到这内地郡国不仅人口多,这小小的一处乡里间竟然隐藏着这等人物。可惜主公几次相邀,这位荀姓有秩啬夫也不愿放弃啬夫之位,反而想把这百里之地给治理得井井有条。”
“谁说不是呢,今晨我还做了回恶人,将主公给的钱袋直接丢给了荀姓有秩,谁让其死活不肯要!”
“噤声!”
“下马入城了。”
随着高宝的一声低喝,刘破奴和宋喜的闲聊戛然而止,抬头看了眼前方,颍阴县的城门已然浮现在眼前。
对于刚才刘破奴和宋喜闲聊中的那位荀姓有秩啬夫,王苍没能将他招揽于麾下,亦觉十分可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通过对这位普通荀家子的观感,心中对于颍阴荀氏和荀彧、荀攸这两位未来的王佐之才,心中又充满了期待。
在王苍等人出示了符传之后,守门的县卒将紧握矛杆的手暗自松开,恭恭敬敬的将这群衣甲华丽的骑士请了进去。
待到王苍等人走远,一名县卒来到另外一人身边低声道:“看这些人骑的马普遍都有七尺以上,身上穿的尽是缣帛制成的锦衣,不知这些人是来咱们颍阴城作甚?”
另外一名县卒敲了下身边这名同僚,骂道:“你忘了咱们高阳里的荀氏了么?看这些人的符传,竟然是从并州来的!俺滴个娘亲咧,这怕不是有几千里吧?”
“嘿嘿,咱们颍阴除了荀氏,连这几千里外的人都慕名而来,哼哼!”
就在城门口的县卒喜气洋洋的自得自乐时,王苍等人也来到了高阳里的里门外。
高阳里的里名原先不叫高阳,而是叫西豪里!
故颍阴令,出身于渤海郡的苑康首创高阳里之称。其以从前的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亦有八子,世人称其为荀氏八龙之缘故,将西豪里改为高阳里!
而说起荀氏,虽其祖上为战国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
可荀子自战国之后,到颍阴荀氏显迹,还是在荀彧之祖父荀淑之时才显迹。自荀淑之下,又育有八子,便是上面说的荀氏八龙。
而荀淑的侄子荀昱,在当时亦列为党人八俊之一,时人称其为天下好交荀伯修。荀淑本人,则是号为神君!
具体内容,太过冗长,此处暂且不表。
王苍等十几骑虽然下马,但站在高阳里的里门前,依然给里内进进出出的里民极大的压迫感。
扭头和陈宽使了个眼神,陈宽会意,面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自往里监门的塾旁走去。
“敢问老丈贵姓?”
里监门看着年纪有些大,颤巍巍的回道:“不敢,我姓邓。你们来高阳里做甚?”
“俺们从并州来,是来拜访里中荀氏的,老丈能否行个方便,放俺们进去?”
这姓邓的里监门摇了摇头,回道:“里中半数都是姓荀的,也不知你要找的是哪一位荀氏郎君,不行不行。”
听到陈宽与里监门的对话,王苍直接来到附近,说道。
“我们找的那位荀氏郎君叫荀彧,荀文若。”
------
关于颍阴荀氏的细料,这个写出来太占篇幅了,怕读者不喜,故而未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