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没有经过群臣,直接下旨意流放了刘长,相当于保了他一命。
按他犯的罪行,这些加一块,够他死个十几回的了。
大臣们也很无语,你这身为皇帝公然违反大汉律法,这让人很难做啊!
怎奈现在群臣里面,没有能站出来扛大旗的了,现在已经实打实的在衰落。
直到周亚夫崛起……
汉代的臣子就是这样,有权势的阶段一般在有权臣的时期,有人来扛大旗,所有臣子的权力都显得很大。
汉代毕竟太过久远,前面没有具体的例子参考,许多事情都是在自己摸索。
苏云在脑子里想着这些,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他也想改进生产力,让大汉发展的快一些,可大汉现在的生产关系,根本不适合改变生产力。
同时,大汉现在主张无为而治,也不提倡变革,苏云没法违背这么一个大环境。
这次刘长的事,他也没有插手,毕竟是刘恒的家事,审讯定罪啥的,是御史大夫、延尉的职责,也不需要他管。
现在灌婴生病不能处理朝政,相当于就他一个丞相,光政务都忙不过来,哪还有空插手别人该干的事。
……
这几天,无数的群臣上奏请求处死刘长,都被刘恒压了下来。
刘恒真是头疼得很,看着这些堆成山的奏章,刘恒真的批不下去了。
刘恒起身,打算去看看太子最近的学习情况。
恰在此时,袁盎走了进来。
袁盎刚想开口,却被刘恒堵住了嘴。
“中郎将如果是来劝朕杀了刘长的,那就请你快回去吧,朕不想听。”
看着刘恒迈着步子要离开,袁盎赶紧上前行礼,“陛下,臣并不是来劝陛下杀淮南王的,而是有重要的事情相告。”
刘恒一听来了兴趣,赶紧回到了位置坐下,毕竟最近可很少听到其他的事情了。
“陛下,那淮南王刘长……”
袁盎刚开口,刘恒就听不下去了,急忙起身要跑。
刘恒心里暗骂:“口口声声说不是有关刘长的,开口就又是淮南王,我呸!”
“陛下,听臣说完啊……!”
刘恒: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就在刘恒马上要从后门走出大殿时,一个人影闪了出来,拦住了刘恒。
“陛下不妨听袁中郎讲完,有什么事也不急在这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