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饿的时候,什么都想吃,什么也都敢吃。
文字记录到这里便写不下去,开始变成图。
囚笼里关着年幼的男孩,一群饥肠辘辘、脸颊瘦削的人跪在囚笼面前,似在祈求神明。
笼子被打开。
小主,
年幼的神明迷惘地爬出来,却被众人围住,有的用利器划破他的身体,拿碗等血,有的张嘴就去咬……
年幼的男孩害怕地后退,想要逃离,却被体型高大的男人拿柴刀直接砍掉了头。
头身分离。
头颅滚到地上,被人踢到一旁。
有人兴奋地在喊:“快、快!他死不了!”
男孩的躯体成为众人的食粮,直到四肢被割去血肉,只余下森森白骨,再也流不出一滴血。
众人才如梦初醒,停下进食。
笔记的主人,将其称为第一次的“圣餐”。
亦是,圣子对他们最初的赐福。
喝血食肉的村人活了下来,有力气到山谷外寻找食物。
可在极寒的大雪里,根本寻找不到足够的食物,饥饿依旧持续着。
被砍断的头颅重新被接到了男孩的身体上,被吃掉的血肉开始缓慢地生长,没过几日,男孩便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男孩害怕村人,却被困在铁笼里,无法逃脱。
在漫长的雪季结束前,与之前一样的圣餐持续着。
高大的男人成了村长,他高举着铃铛。
铃铛声响,饥饿的村人便聚集到男孩的身前。
为了不让男孩反抗,怕他逃走,每一次都会有人砍下男孩的头颅。头颅不再被踢到一旁,而是搁置在木桌上。
村里人感谢地跪拜,开始将男孩称为“圣子”。
因为圣子的存在,村子里的百余人熬过了恶劣的饥荒季。
从那以后,天琅便不再开口言语,也不会流泪,习惯在铃铛响起时,蜷缩着身体,闭上眼眸睡去。
笔记记录到这里,就草草结束。
至于天琅什么时候被挖了心,这个笔记里并没有记录。
手记的最后一页,笔记的主人用鲜血写了一段话:
——我们本该死在那个雪季,托圣子的福,行尸走肉活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