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后,西方美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一方面,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
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如此便有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维空间的方法。
而且敢于表达人物的感情。
一切,就变得栩栩如生起来。
庄霖看得出来,原身的画比这些藏品画工先进的多,似乎是更有层次感,显得更加生动些,所以庄霖才会被画中女子缥缈如仙的身形吸引。
这是进步,是优点。
但是,那双眼睛,没有区别。
庄重、忧郁、无神。
和整体上生动的身体格格不入。
这便是这幅画唯一的败笔。
庄霖伏下身子,看着画中女子的脸,沉思片刻,总觉得有些思路。
再往下看看,这身形似乎并不陌生,这种缥缈却跃动的感觉,庄霖很熟悉。
……轻儿?
庄霖在脑中将戚轻的脸替换掉画中女子的脸,整幅画忽地协调起来,仿佛这才该是她原本的样子。
那双眼睛,那双英气而灵动的眼睛,深刻而坚定的黑眸,只有戚轻的眼睛,才能驾驭这画中女子的身体。
不,这画中女子本就该是戚轻,只是原身画不出戚轻的神态罢了。
庄霖激动地拿起狼毫小笔,也不在乎何时神乎画技涌入脑中,只是一门心思作改。
原本画中女子眼睛很小,但戚轻的眼睛很大,完全可以将原本那双小眼睛融入戚轻的大黑眸子中,改出来便也自然。
戚轻的眼睛早已刻入脑中,只是寥寥几笔,戚轻的那美的独特的脸便呈现纸上,庄霖吐出一口浊气,缓缓抬起身子……
——那便是神女的姿态,神圣、缥缈,美得不可方物
庄霖至此,终于理会了所谓画龙点睛一词。
这画中女子便是戚轻,只是风格稍有不同,多些温文尔雅,但内在中的放肆与活力却是无异。
庄霖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脑中回忆涌入,庄霖翻了个遍,却不曾找到戚轻的身影。
画中女子,似乎只是原身月下沉醉,梦中恍惚的月色剪影。
庄霖与戚轻,不曾相遇,更是难谈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