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物注定不属于舞阳城,不知自己还能为她画多久的画,也不知能否有幸见证神女长成的一日。
余光中见画工又停笔了,吉了视线移转,抬眉轻瞥一眼,微蹙了眉,似是不喜画工望向她的神情。
被她瞥了一眼,画工不但没醒过神,还更痴了,惹得一旁护主的绿衣绿丝急急出言呵斥。
画工这才陡然惊觉,自己竟又犯了痴状,忙躬身行了一礼,向吉了致歉。
吉了并不接受他的歉意,视线又转回去,接着愣神。
她不喜被人长时间地“观赏”,偏画工就是这样的存在,画人不可能不看人。
小主,
她也不喜静坐一整日就为了给画工作画,十足的无趣,偏这事主君坚持,不以她的意志为意。
不过,作画的事免不了,惹吉了不喜的画工却是随时能换。
当日,奴婢将吉了因何皱眉的事告知主君后,这位画工再没有出现在府上。
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更年长的画工,主君特意从别地儿聘请的,据说曾在宫中供使,画技相当精湛。
精不精湛,吉了分辨不出来,但老画工该是见多了美人儿,除了初见她时有一瞬的失神,之后再没失态过。
吉了对此很是满意,也尤其欣赏老画工作画的速度,半日一幅,真是大大减轻了她的烦恼。
她的欣赏虽没表露,守在她身旁的婢女仆妇们却能察觉她情绪的平缓,这就已经是她心情尚佳的佐证了。
如实回禀了主君,奴婢们和老画工都得了赏。
待老画工为吉了作出三幅颇具灵性的画后,主君更是将他留在了府中供养。
相应的,要求也多了,一月一幅变成一旬一幅;不画吉了的时候,还得为其余三个女儿作画,特别是为舒雁。
宫中每四年会在河东、河南、河西、河北四郡和都城中选纳十三至二十岁的良家子入宫。
最近一次四年之期便是永光九年八月,而那会儿舒雁正好满十三岁,可以被采选入宫了。
(注:汉代纳妃一般有三种,召纳(皇帝召),献纳(郡国或个人献),选纳(宫中采选)。采选安排在八月,因为八月秋收后会核对户口,征收算赋(人头税),程序上便利的。
至于,几年办和在哪选是作者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