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连四书五经都没读全吧。”
李昭没有理会众人的议论,看向于良,问道:“你可知,何为民?”
他想要考验一下于良的学识。
其他书生纷纷抢答。
“有民才有国,无民则不国!”
“民乃国之根本!”
而于良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道:“民为奴,又为创造万物之首,无国将不民,是劳动者,更是最底层之人。”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其他书生面面相觑,竟无一人能反驳。
他们只看到了民的重要性,却从未想过民的本质。
李昭眼中满是赞赏,当即拍板:“于良,你被录用了!从今日起,你便是这书院的院长!”
书院的事情安排妥当后,李昭又招募了几名看起来还算靠谱的书生作为老师。
随后,花了一百两银子,买下了一处还算宽敞的院子作为书院的场地。
院子虽不大,但胜在清净,环境雅致,倒也适合读书人潜心修学。
李昭从系统空间兑换了《孟子》《三字经》《诗经》《礼记》《春秋》,一共花了一百点积分。
他将这些书籍分发给了于良和其他书生,并嘱咐他们好生研读,尽快备课。
一切准备就绪,书院开始招募学生。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李昭特意将学费压得很低,一两银子便可正式入学,八十八文钱便可成为旁听生,即便家境贫寒的子弟,也能有机会接触到知识。
消息传开后,远近的百姓纷纷带着孩子前来报名。
书院很快便爆满,原本清净的院子,如今满是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有些学生天资聪颖,一点就透,短短时间便学到了不少知识。
不少家长对书院赞不绝口,甚至有人专门从几十里外赶来,就为了让孩子能够在书院学习。
李昭将书院的日常管理全权交给了于良,他相信以于良的学识和见识,定能将书院打理得井井有条。
于良找到李昭,拱手道:“寨主,书院如今已初具规模,还请寨主赐名。”
李昭沉吟片刻,说道:“就叫腾龙书院吧。”
于良听完眼睛都亮了:“腾龙书院,好名字!寓意着学生们在此学习,如同蛟龙腾飞,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