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在家里观察土窑的情况,毕竟土窑里在烧炭,还是永兴县境内都没几个人会烧的响炭。
陈友河又问渔把式,“桐江村需要的鱼送过去了没有。”
渔把式道,:“客人,今儿我先送的桐江村谢大山家里。然后,才来的沙洲村,这些鱼是桐江村谢东家挑完了剩下的。”
陈友河道:“大兄弟,你不厚道,这么大的鱼,可不是我儿与你协定的大小。若这鱼养下稻田里没两天便死了,我定找你要补偿。”
陈友河担心岳父选的鱼儿,比眼前鱼盆里的鱼儿还大。那样,岳父家稻田里的鱼儿只怕更加不好养活。
渔把式知道这人是许三千照拂的人,只能连声道歉:“我保证剩下三百尾鱼,全都送比成人巴掌小的过来。”
陈友河闻言,方作罢,又道:“你可否今日,便把剩下的鱼儿送过来。若天黑之前送不到,便作罢!”
渔把式听陈友河说,今天就可以把订购的鱼儿全送来,他高兴坏了。
他正愁着,今夜一帮弟兄留在网箱的鱼儿要保不住,如今天气愈发炎热,他怕鱼儿挤一块太久憋死了,那他们就平白增加的一些损失。
“能,能,能,我一定马上给你送过来。”
他口中答应着,人就往驴车边走。
陈友河赶紧道:“别再给我送超标的鱼儿来了。要不然,我指定要你退货。”
渔把式连声答应,架着驴车回梅沙圩去运鱼送来。
陈友河将渔把式答应,今日便把剩下的三百尾鱼,都送来的消息告诉了父亲和小叔。
此时,家里的劳力刚好收拾完陈达广家一亩水稻田的禾苗过道,众人闻言都喜形于色。
“老三,先去弄你大哥的稻田吧?”
陈达隆对小儿子陈友海道:“你二叔这边的稻田鱼道,已经弄得差不多了。先把你大哥那块田的鱼道弄出来。别像我那块田那般,不舍得拔了多余的禾苗。像你二叔这边一样整宽些,整深些。”
陈达隆看到巴掌大的鱼苗,才知道自己犯了个错误,把鱼道弄窄了。
二弟陈达广这块田的鱼道,直宽一尺,差不多浪费了九十多棵禾苗。他看着都有些心疼。
他那田里才整出五六十棵禾苗。要是鱼儿因为田里水浅了,憋死在田里那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