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大魏的安宁才维持多久?众多将领如此行动,岂不是让百姓误以为战鼓即将擂响?这京都的天空似乎正在酝酿变故呢。”
砰!
将领们被迫跪下:“我等绝无此意。”
吴端国连忙开口:“让末将带领人马前往,无需大规模军队,一千人足以。末将保证将世子安然带回。”
郑大风轻轻摇头,恐怕这样的提议只会激起皇上的怒火。
果然……
“放肆!御书房也是你们喧闹之地?百官在此,一切由朕决定,岂容你等胡言乱语。”
即使是正式的早朝,通常也是文臣发言,武将大多充当背景。你们的职责是战场,和平时期,需要的是治理国家。
见武将们无奈地闭口,魏无央揉了揉眉心,语气稍缓:“各位爱卿的心情,朕理解。听说世子遇袭,朕也忧虑,但你们必须信赖镇北军,他们会保护好陈平。朕也会派遣人手妥善寻找,此事不必再议,各位都退下吧。”
“敢问陛下……”要派谁去寻找?吴端国急于确定人选,而且此事刻不容缓。
众多武将在场,直接说出人选,他们便无需回家,可以直接出发。
郑大风却大声打断了他的话语:“我等遵旨。”
文臣齐声应道:“我等遵旨,还请陛下保重龙体,切勿过于忧虑。”
其他几位想发言的武将愣住了。
郑大风和吴端国都是镇北军的老将,对于世子之事,自然以他们为主。但现在两人意见不合,他们该如何抉择?
片刻的犹豫,皇上已经开始催促众人离开。
吴端国只是瞪着一双怒目,愤恨地看着郑大风,没有再开口,其他人也只能附和:“我等遵旨。”
待魏无央神色缓和,郑大风再次跪下。在大魏,非重要场合,朝臣通常是不必下跪的。一旦跪下,或是请罪,或是有请求。
魏无央心中微沉,郑大风开口道:“末将老母病情沉重,恐时日无多。如今大魏安宁,边境并无战事。恳请陛下恩准,末将回乡侍疾。”
郑大风自幼丧父,家中仅有一位寡母,不愿离开亡夫的安息之地,一直独居旧宅。他对母亲极为孝顺,每次回家,饮食起居都会亲自照料。
满朝文武无人不知,魏无央直接挥手:“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