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渊源

解阳人 长弓殷继 3080 字 7个月前

试问为君为王者,又有哪个不希望自己的臣子也像诸葛氏一样‘迂腐’?

一个字,用着放心。

所以诸葛氏能誉满天下,是有其道理的。

而传颂至今,已变成‘得诸葛武侯者,可安天下’。

至于这‘安’字,多半是安心的意思。

事实好像也的确如此,在诸葛铭担任太尉的那段岁月里,他不仅一手抓军事,还要兼顾内政,同时更要教导诸公子。

大周这烂摊子,落谁手里谁头疼。

虽说大周的确积重难返,却也在诸葛铭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下,难得太平了几年。

当然,诸葛氏对于周天子而言自是擎天柱石,可对于想要逐鹿天下的诸侯来说,就有些又爱又恨了。

尤其是雄据中原富庶之地,欲王天下的龙骧国,诸葛氏就是他们取代大周的最大绊脚石。

世人皆知,只要有武国在一天,龙骧国想吞下大周就必须先过了武国这一关,尤其是那天下第一军卫武卒,简直如鲠在喉。

武国武卒虽少,却能以一当十,所向披靡。

至少在龙骧国没出现牧龙磊那怪胎前,卫武卒是不惧天下任何强军的。即便龙骧国能借助人海战术将武卒围歼,恐怕也得伤筋动骨,而且一招不慎甚至还有被其他诸侯背后捅刀子的可能。

别的不说,就说那与大周同源的女梁国,绝对不会放弃绽放龙骧国菊花的大好机会。

可要先灭掉武国,又谈何容易?

武国猫在崇山峻岭包围的西州,四面群山环绕不说,关键只有东、南两地的水陆关口才可以供大军进入。

先不说重山阻隔、水道天险实在不好打,就说这一口下去万一没啃下武国,反而崩碎几颗牙,那就得不偿失了。

若说与武国和亲联盟吧,人家又不是傻子,说不得还站在道德至高点,骂你句乱臣贼子。

劝其更进一步称公称王,许诺共享天下吧,两百多年了人家要想,还用你来多管闲事?

于是龙骧国没了办法,诸葛氏就是喜欢这小小的侯爵,就是要做乱世中的一股清流,你待怎样?

不服来战?

武国占尽地利,民心所向尽得人和,三处关隘更是天下有数的雄关,修得是一处比一处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这,可是有血淋淋的教训。

二十年前。

昔楚国变法之后,国力日益强盛,彼时恰逢射(yè)国因诸公子争夺王位而爆发内乱,致使边境空虚。于是楚国乘强大的龙骧国与女梁国死磕之际,竟然打着定乱的幌子向射国出兵,实则是乘火打劫企图侵占射国领土。

当是时,楚军十万之众自宜昌郡出发,浩浩荡荡逆江西进,首战一举攻破射国东部第一关巫峡关。

一时间楚军声威大震,凡大军所到势不可挡,一月之内连克射国商郡、巴东郡,计三十余城,兵锋直抵灵江郡边界的云岚河。

射国举国震恐,遂向武国求援。

若楚军顺利渡过云岚河,再击败对岸犹如惊弓之鸟的射军,之后便是一马平川的西灵盆地,届时社稷危矣。

而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时,楚军斥候却意外捕获了一名射国密使。

原来射国见楚国乘乱偷家,于是争夺王位的长公子与三公子也不内斗了,决定先一致对外。同时一边集结各路兵马,一边向武国求援说以唇亡齿寒故事。

彼时,武国内部亦不大安稳,年轻的武侯诸葛年为了夺回君权,正愁没有合适的机会。见射国密使求援而来,诸葛年当即应允出兵。并约定待楚军抢渡云岚河之时,射军半渡而击,武国也会发兵奇袭楚军后阵,好叫其首尾不能相顾!

一向自视涵养的老楚君得悉武国竟要绽放自己菊花,这哪能忍?顿时勃然大怒,据说当时还爆了粗口,指着武国方向大骂‘诸葛竖子,不当人子也!’

之后,楚君就斩了倒霉的射国密使祭旗,决定先攻灭武国,再荡平射国。

射国能向‘苟’字当头的武国求援,武国还爽快的同意了,虽然这其中各有目的,但也说明两国关系还是可以的。

其实说来,射国的先祖帝喾,曾官居大周左仆射,射侯爵,初时封地在西州北部的射县,属于县侯,也就是如今的射京,而武国却是郡侯。

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大周初定之时,诸葛氏的功勋绝非帝氏可比。

可架不住帝喾之嫡长子迎娶了周天子少女为妻,摇身一变成了驸马。

后又因帝喾父子镇压叛乱有功而得天子封赏,增赐封地射郡、巴中郡、詹台郡三地,定都于射京,自此射国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广袤土地与子民,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武国一山之隔的邻居。

一县封地转眼增加到三郡,虽看似不可置信,但其实也很正常,毕竟帝氏与周天子乃姻亲关系,且有平乱之功。加之当时的巴中、詹台二地不仅贫瘠多山,且人口极少,三郡加一块甚至都比不过中原一郡。

本以为这件事会就此告一段落,岂料不久之后,西州南部再度发生叛乱,射侯又一次奉天子令南下平叛,功成之后竟然直接被追加为‘公’,得封西州全境(除武都郡外,共八郡)为其封国!

虽然大周早期的射侯帝氏与武侯诸葛氏都是武职出生,但相比而言,在征战能力上诸葛氏先祖明显要更胜一筹。可天子却放着诸葛氏不用,反而舍近求远启用了帝氏,其中隐意倒是耐人寻味。

关键是,垂暮之年的周天子还将西州之地赐给了帝氏,直接叫其成为了当时仅此于(女)梁国的第二大诸侯国。

(梁国国主乃女子,为周天子嫡长女,骁勇善战不让须眉,因平定云、银二州,而被周天子破例封国为梁,世代以姬姓女当国,永镇边疆,抵御北疆虱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