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宪的军机处这段时间已经运作完善,对大军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提出来的方案,基本就是宋延平能够接受的水平,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此刻,兰剑骂道:“阿朱姐姐,都怪司马光那个老匹夫,咱们手里的四个军都被他废了,此刻哪里还有什么兵力抗辽,咱们应该给太后上奏折,参司马光一本,也别让他觉得咱们魏王府好欺负。”
阿朱笑道:“兰剑妹妹,这有什么用,司马光代表的就是太后的意思,太后肯定不会听我们的。”
欧阳宪却道:“王妃,七夫人所言极是,太后虽然不会听,但也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我们并不是消极避战,而确实是司马光做得太过分,我们已经无可用之兵,这对于争取民心很重要,不如我来写这个奏折,由王妃签字盖印,送到朝廷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朱愕然,道:“你们这些文人就是鬼点子多,这样确实可以争取民心,别让天下的汉人觉得辽军大兵压境,我们魏王不作为,丢了大片的国土,得把这罪名加到司马光头上去!”
欧阳宪道:“正是这个道理,否则南京道各城池一丢给辽军,怕是像宋长老所言,我们魏王要遭人诟病了!”
欧阳宪回去后,当即以阿朱的名义,给高太后写了一封奏折,上面首先是陈述了目前辽军的动向,然后大骂司马光,抽空了逍遥军的主力部队,导致魏王府只能自保,无力拱卫南京道各州,打算放弃南京道幽州,顺州,檀州,蓟州四地。
阿朱的奏折和司马光占领涿州城后写给高太后报捷的奏折几乎同时抵达开封,高太后看后震动,当即召集群臣上殿商议。
大殿之上,高太后怒气冲冲,将两本奏折丢到了殿下,道:“都看看吧,如今局势居然变成这样,燕云十六州最重要的南京道四州,转眼就要得而复失,丢给大辽,大家都说说,如今我们该怎么办!”
以前,南京在李轩手里的时候,虽然李轩拥兵自重,此刻已经不怎么听朝廷的调动了,但是李轩名义上怎么说也是大宋朝廷的王爷,南京各地,总算是在大宋的手里,只要想想办法,压制住李轩,还是有机会拿回来的,一旦丢给了大辽,那情况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不击败大辽,那是绝无可能夺回的,高太后怎么能不生气。
曾布小心翼翼的捡起奏折,看过之后,也是大惊失色,然后快速给众臣传阅。
很快,朝堂之上就开始议论纷纷,曾布首先上前,道:“太后,魏王妃言之有理,司马光确实做得太过分,如今之计,明教只是介鲜小疾,辽军才是心腹大患,应该立即派司马光北上,支援第一军抵抗辽军,否则,辽军一旦入了长城,拿下南京道各州,后果不堪设想!”
此言一出,吕公着居然马上赞同,道:“太后,这回曾大人言之有理,都是因为司马光乱来,打破了燕云十六州的平衡,导致引来了耶律鸿基的主力大军,这事司马光得负主要责任!”
一旁的蔡确道:“吕大人,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我们的当务之急,既要围剿明教,又要抵抗辽军,北上的四十万大军,怕是不太够,还请太后继续增兵!”
高太后一听增兵,脸色大变,怒道:“增兵,又是增兵,刚给司马光增兵了二十万,这四十万大军已经是我大宋最精锐的禁军了,你们难道不知道,四十万大军出击,每天需要花多少银子,花多少粮饷么?以前李轩在燕云十六州的时候,我朝廷可用花一分钱守大辽么?”
此刻,她居然怀念起李轩来,毕竟李轩虽然拥兵自重,但有他坐镇燕云十六州,自己不用花钱打仗,还能安枕无忧,哪里会像现在这般焦头烂额。
于是问道:“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怎么是魏王妃给哀家递折子,魏王去了哪里了?”
此言一出,群臣愕然,曾布道:“据前线探子传来的消息,魏王上次在南京城大骂司马光之后,就连夜带着几位夫人离开了南京的王府,至今不知所踪,毫无消息。”
这回,连高太后也不淡定了,道:“不知所踪?当日在南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魏王为何要大骂司马光?”
曾布道:“当时司马光要调魏王的第一军去围剿明教,魏王说自己手里兵力不足,无法抵抗辽军,大骂司马光文人不懂打仗,总之,骂的很难听,然后当晚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