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文人守城

明天再启 言无忌YWJ 1823 字 20天前

-----------------

叙州城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城,府治在后世的宜宾,这里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的交汇处,乃是战略要地。原来的叙州城为利于航运,本设在平地,南宋时为抵御蒙元,将城池搬迁到登高山上,非常险峻,易守难攻。新城深受记恨,蒙元统治时代,又强令将城池迁回了三江口。

大明驱除蒙元,四川总兵李文忠又将叙州府扩建为石城。新筑的石城高二丈七尺,厚一丈八尺,周六里,东南以岷江、金沙江为天堑;西北凿壕,宽五丈,深一丈五尺。再一次,叙州成为川蜀中仅次于成都、重庆的又一座坚城。

叙州常年温暖潮湿,生机盎然,景观也很别致,那些拱桥石壁上都长满了青苔,就连建造于前宋的那一座白塔顶上,也生发出了一片片的绿。

斜阳映照着白塔,江水金光鳞鳞,若非大战之时,此处真是个别有洞天的好所在。

朱燮元一身道袍,悠然自得的漫步在白塔下。奢崇明跑得很急,他追得也很急,猫捉老鼠的脚步,终于停在这叙州城了,坚城难下,双方都可以好好喘口气了。

泡上一壶茶,他等的人,来了。

范祖文背后跟着一个大汉,虎背熊腰,一见面就跪下了

“罪人罗乾象,见过朱大人”

“起来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罗将军能够幡然醒悟,善莫大焉”

朱燮元扶起那大汉,此人五官中正,留一把络腮短须

“罗将军是何处人氏,缘何流落到叛军营中啊?”

“在下本是江西祖籍,家中赤贫无地,先祖不得已迁到西南讨个生计。因在下自小力大,就被选入军中,慢慢立了些军功,也就成了军将”

“哈哈哈,罗将军倒是个实诚的汉子,来呀,换酒,老夫要与罗将军痛饮一番”

酒过三巡,罗乾象要告辞回去奢营,朱大人却是不许,说难得遇见如此壮士,当秉烛夜话,同塌而眠。

罗乾象惴惴不安,只怕一言不合,朱大人摔杯为号,冲出一干甲士将他乱刀砍死。他不敢推辞,只能暗暗握紧袖中短刀。

没想那醉了酒的朱大人,三两句话就沉沉入睡。

胖子打鼾,地动山摇。在这如雷鼾声之中,罗乾象睡得婴儿一般的安心。

-----------------

夜,贵阳城外火把连山,灿若星河,尼人载歌载舞,声彻天地。从火把的数量来看,他们又增兵了。

与这火把星河的威势相比,贵阳城显得格外渺小,鸦雀无声。

贵阳收留了各地的逃民,城中人口已有四十万人,拥挤逼厌。不过逃亡到西南的汉民,久在蛮荒之地,也粘染了几分蛮勇,这几日,几个文官的身体力行,四处奔走,招募了不少民间壮勇。没办法,当民壮,才能分粮。而且他们也知道,落到叛军手里,变成田奴是什么下场。妻儿都被夺走分配,自己将成为人性牲口。

没有武将,那就文人上场,以李枟为首的两院三司商议,五个文臣分守五门,将青壮与军士混编训练;城内的五六百名读书人,每五人编为一组,作为稽查、督导士兵守城备战;又向着城内富户捐输金银米粮,加上皇帝先前让准备的粮草,而今的贵阳,精打细算之下,足以守上一年。

粮草的危机逐步化解,加上有头脑的读书人,还在城中揪出了不少内奸,城内舆论逐步统一,面对强敌的重压,人心渐渐凝聚。

李耘稍微松了一口气。久在西南,李耘知道,援军必然会来,只是何时能到是个大问题。

道路艰险,又处处被叛军拦截。

幸好,安邦彦把贵阳当做祖宗家业,想要的是完璧,并不急着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