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假包公的治国谏言。
老太监听着“抑近侍”的字眼,竟面无波澜,也是奇事。
刘一燝举荐赵南星、左光斗、顾大章。校哥儿含笑点赞。
对了,这假包公全程站着对奏,说非礼不坐,站功了得。
白脸的韩相公可就灵活多了,他让内侍去拿个圆凳,坐了半边屁股。
此君浓眉大眼,三缕长须,风度不错。
他的政见,和假包公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过言语更犀利。
“内帑库银尚有两千万两,陛下何不用于纾解边患”
卧槽,你怎么知道的?
“若是内帑清空,再有天灾兵祸,何以处之?”
“陛下岂不闻天人感应?若是陛下勤修德政,上天必不降下灾祸”
校哥儿木木的想了很久,悲伤的摇了摇头。
“仁德莫过父皇,却不见上天庇佑”
他推荐孙慎行、钱谦益、袁崇焕。真有识人之明。
吏部尚书周嘉谟已经74岁了,有张不苟言笑的公人脸,须发全白,但依然矍铄。
此时,座位换成了得体的交椅,校哥儿可是真心尊重这群老尚书。
“老臣昔日巡抚边关,见武备弛废、士气萎靡,皆是士官贪腐,侵占军田所致”
“顾曰,治国乃是治吏”
“老臣执掌吏部,用人只看六事:一曰守,二曰才,三曰心,四曰政,五曰年,六曰貌。”
“请以此六事,为今后用人核查之准则”
校哥儿想了很久。
“太祖有训,《官员本等六事》为:学校、田野、户口、赋役、讼狱、盗贼。朕的理解,就是粮食、人口、赋税、教育、治安、军备。”
小主,
“官吏操守品格,朕愚钝,判断不来,不如只看数字。粮食多了赋税多了,便是好官”
老天官也想了很久。
“陛下所言在理,却怕有些官吏,只为政绩,鱼肉百姓,竭泽而渔”
“那就先看数字,再看官声吧。此事,朕托付给老天官了”
于是君臣相礼。
校哥儿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奏对。可惜,年纪太大。
老天官推荐了袁应泰、杨鹤、李邦华三个人。这些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
户部李汝华尚书67岁,身体比周尚书差多了。圆润可亲的脸上,病容满布。
开始,还是那一套,轻赋税,开内帑。
校哥儿木了许久,突然说:
“为国开源节流,正是户部职责,老尚书久有贤名,定能为朕解忧”
老头脸红了,咳嗽不止。
“老臣无能,朝廷岁入江河日下,而今边关多事,各地天灾不断。捉襟见肘,不得已,才请开内帑”
“而今朝廷岁入有多少”
“若风调雨顺,两千万上下”
“支出多少”
“若无天灾、战事,至少一千五百万两”
“何处支出最多”
老尚书又咳嗽了,咳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