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伦比亚失败后,东和洋海战的战场也转嫁到了希之翼公司身上,这意味着希之翼海军不仅要负责安平洋战局,也要负责东和洋战场上的无数岛屿……
萨尔贡海军得以连接从瀛州到安平洋岛链的海军基地,打算彻底困死东和洋岛链上的残余哥伦比亚守军,并为锁死近东战场提供支持。
东和洋岛链,是泛指从炎国及萨卡兹水域东部及东南部的稀碎岛屿群,这里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哥伦比亚守军总计约60万人坐落其上。
在西陆沦陷后,希之翼联系了上面的守军,以确定他们不会投降萨尔贡,指挥他们的第7集团军司令马克西米安立刻表示,他们绝对会抵抗下去,但是需要近东提供补给。
情况不太明朗,中央本部很清楚,萨尔贡海军掌握绝对的制海权,协约国没有能力创造出稳固的东和洋制海权,得想办法撤走东和洋上的哥伦比亚守军。留在近东的哥伦比亚海军上将欧布莱特·梅考也支持这个计划。
但是怎么从海上撤走六十万人呢,这就是头疼的问题了,想把这些部队转移到北斯特兰或近东是一个难题。
李澄的心情有些沉重,尽管一部分哥伦比亚舰队突破重围,这些英勇的海军部队加入了希之翼海军。
但截止到二月,算上留在近东的莱克星敦号和整备的竞技城号,新下水的卡兹戴尔号,他们也只有三艘可以作战的航母,而且海军舰载机也严重不足,在严重的损失后,没有那么多合适的水上飞行员,舰载机部队的组建只能说完成一半。
剩余的均是轻型巡洋舰和稍重一些的武库舰,勉强凑齐了一支看得过去的航母编队,但想要依靠这些夺回制海权是不可能的,要知道萨尔贡航母总数可是在五十艘以上,光是在安平洋部署的航母就不少于十五艘。
东和洋和安平洋上存在数支萨尔贡海军力量,他们不可能同时打击多个舰队,在控制部与计划部斟酌研究后,希之翼统帅部决定优先把打击目标放在东和洋上。
因此潜艇部队也相应开始在东部海域疯狂发起突袭,击沉的昆图克斯号航母就是黄泉级潜艇的杰作。
在初次实验完毕后,工程部将黄泉级潜艇纳入了生产计划中,希之翼公司希望用潜艇部队盘活海战局势。
……
东萨卡兹,卡拉克“长河”潜艇基地。
蔚蓝的波涛拍打着海岸边坚固的防波堤,无数希之翼士兵徘徊在基地内,时不时仰望天色,寒暄着最近的工作内容。
这里是希之翼公司为新型潜艇武器测试特别构筑出来的大型基地,部分设备还在转运途中,配合一座位于地下30米处的储存舱和联合指挥部,排列分散的无数座防空炮警惕的指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