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哥伦比亚战败(一)

乌萨斯对哥伦比亚宣战后,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希之翼不得不抽调出一部分战机支援莱塔尼亚在北境的军事行动。

10月20日,来自苍穹之光的袭击命中了位于东萨卡兹的沃尔伦源导爆弹工厂,造成了一台永动机爆炸,一枚Alpha爆弹被摧毁。

这次爆炸摧毁了周围60公里内的大量建筑物并造成了污染,泄露出的实相物质破坏土壤,地下水遭遇辐射。

附近居民开始出现大量辐射病及矿石病患者,当地组织了紧急疏散行动。卡兹戴尔时报对这件事发表了哀悼。

这也大概是最后一个被苍穹之光击毁的永动机了。

李澄下令,将所有具有被打击可能的永动装置都送入地下工厂及掩体内部,这是为了在未来不会再出现这样相似的残酷悲剧。

希之翼很大程度上需要永动机维持的能源生命线,仅靠移动城市的频繁转移并不能让他们保护至关重要的设施,李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保护永动机,在地下上百米的掩体中,苍穹之光难以穿透这里。

如果没有实相物质,他们什么也不是,坦克会陷在泥里,那些可怕的战争兵器也一个也动不起来,更别说源导装置的生产了。

针对这个计划,艾米对此提出相关的问题,她担心说:“如果我们把更多的工厂转入地下,我们原材料的输入也就更加麻烦,长期下来,生产效率会受到影响。”

比起把所有工厂都搬到地下,艾米更倾向于另一种方法,工程部几名技官对此做了模型评估。

如果他们把原本集中地工业区分散的分布在一片广袤的地区,加之以运输网络连接。可以最大程度上减轻苍穹之光轰炸带来的损失,而且平衡了生产效率问题。

事件发生不久,希之翼空军报复性的袭击了南陆城市波瓦图,用核弹回应了那座城市。

这样的互相摧毁是战时双方默契的做法,每当一座城市遭遇超级武器袭击,希之翼最高统帅部就会下令,启动一次反击计划,确保自己至少不会在这样的对射中吃亏。

惩戒部也曾设想袭击苍穹之光的射击模块生产中心,或者直接袭击其发射阵地,但修洛斯导弹的威力不足,而用轰炸机投射核弹的方式又大概率被敌人拦截。

在核武器有限的状况下,这种方案就被终止了。理由也很简单,与其费力直接攻击对方的发射阵地,还不如调集力量攻击对方的陆军。

但对于“战略轰炸”还是“战术轰炸”,前线将领与最高统帅部之间的分歧达到了高峰。

法昆多等一系列前线元帅强烈要求将核武支援钢铁萝卜城正在爆发的战役,比如解除213高地的包围,瓦解敌人的集结,摧毁敌人的后勤补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