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萨莱冲突(十)

该如何评价乌萨斯帝国内现行的经济制度呢?我们说,与过去的萨尔贡如出一辙。

扎哈林个人再清楚不过了,奴隶制和农奴制一度在过去的战争里为帝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争资源,但自1085年乌萨斯帝国遭遇第一场严重的感染者暴动以来,北境局势就因为萎靡不振的经济愈发动荡。

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下跌,奴隶制无法维持大规模的工业扩张,更不可能在稳定时期给帝国创造更多的财富,高昂的管理成本也让薄弱的产出显得杯水车薪,乌萨斯的生产力被无数个矿场和地主限制在北陆的茫茫雪原上。

许多大城市的食物供给全部依靠悲惨的农奴,但国家从贪婪的官绅和地主那里想要收税简直难如登天。

而在南陆源导革新后,乌萨斯的工业也成为了落后的象征,他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工业区破旧衰败,在崭新的南陆工业面前不堪一击,工业品的输送渠道随之断送,被萨尔贡人轰出了市场。

所以乌萨斯的主要财政来源依靠于至纯源石,北境丰富的矿藏给乌萨斯民族提供了最宝贵的财富,这些金色的宝物是工业的血液,现代源石工业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和能源。

正是通过源源不断的能源贸易,乌萨斯才得以勉强维持目前低迷的经济,身为宰相,他绞尽脑汁试图为乌萨斯开辟一条发展的明路,但他的心血全都在血峰战争中被东国碾作了飘飞尘屑...

乌萨斯不是不想干涉近东,而是无能为力,维持臃肿的,庞大而无用的九个集团军就已经让帝国濒临崩溃,更遑论这些吃里扒外的军官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对皇帝心存感激。

军队的战斗力呢,他们在与邪魔和海嗣的战争中已经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无力。黄金时代战无不胜的乌萨斯军队已经消失殆尽,扎哈林不指望这些散漫无纪律的征召兵能具有什么威慑力。

源导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但在叙拉古的突袭中,乌萨斯内卫损失惨重,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源导技术最终却被莱塔尼亚捷足先登。

这引发了一场皇室的政治危机,自此皇帝本人便一蹶不振,扎哈林失望的看到费奥尔多悲天悯人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对国家政务却越来越不上心。

他常常励志重振帝国荣光,又只能屈从于现实的枷锁,在这一个偌大的雪原国度,皇帝只能蛰伏在黑暗中,凝望着他的乌萨斯世界步履蹒跚继续前进。

现在,随着希之翼商人进入北境,能源市场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扎哈林指出了问题所在:“实相物质正在冲击能源市场,包括中陆的数家兵工厂在内都开始使用他们的能源,我们的供应链已经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