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笑道:“这么做也算算无遗策,不亏你七窍玲珑之心。只是朝廷头一年损失可不小。”
傅钟遗憾说道:“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呢,京城不是榆林,没有在第一时间解决好商户同步的问题,只能出此下策。大明的每一次变动,都像生产时的阵痛,不做出牺牲,哪来一个全新的生命。过了第一年,我可以大胆预计,户部的财政必将登上一个新台阶。”
李善长担忧说道:“这样做,没有了操作空间,算是制定政策的人,第一次让自己人吃了亏,那些税丁们的积极性就得打折扣。”
傅钟:“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所以,还得给他们加俸禄,不能让他们养不起家。我向皇上和太子提出过这个建议。当时皇上的答复是,我到户部,财政上了台阶,可以考虑加薪的问题。谁知,皇上心急,以为我有什么通天本事,一下就能把户部的收入提高。其实,我哪有这个能力,经营一步步发展起来,税收才能一步步涨起来的,一口气吃不成胖子。看来,高薪之策,还得等一、两年才能施行。”
李善长:“目前户部的困境怎么解局。”
傅钟把给朱标的解说又说了一通。
李善长:“你那更厉害的招数是?”
傅钟笑道:“有了银行,户部可以用朝廷信誉担保,发行债卷。有了钱,就可以实行每家商户的铺底政策。朝廷出一成,家庭出九成,朝廷不计利钱,纯属支持小家小户的经营。这个利好的政策,感不感人。”
李善长:“皇上能够答应。”
傅钟:“道理说得清,牛肉敬得神。朝廷亏在明面上,却以利钱收买了人心。经营的大头是商户,他们拿出了九成本钱,干不好,会死得很难看,能不挖空心思搞好经营吗?更绝的是,这些铺底资金,经营得好的用户,可以不还。经营得不好的,必须还本钱。这样,逼着他们拼命。有了他们的拼命,税收少得了吗,这是双赢之策。”
李善长定定看着傅钟,“要不是年龄不许,我真想拜你为师。”
傅钟脸上一红,盗窃了别人的知识产权,终究是亏心的事。